歐洲結束連續加息 經濟走弱趨勢難改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10月26日,歐洲央行在結束貨幣政策會議之後,宣佈維持利率不變,從而結束了「史無前例」的連續10次加息操作。這一決定在歐元區經濟面臨「滯脹」威脅之下,也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歐洲央行此時選擇「觀望」的態度,也是滯脹前景之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不過,暫緩加息雖然會緩解高利率帶給經濟的進一步傷害,但在通脹和衰退的兩難選擇之中,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歐洲央行目前的「觀望」態度,反映了目前歐元區經濟的複雜性,其恐怕仍難以尋找到實現經濟「軟着陸」的路徑。

為應對高通脹的威脅,自2022年7月以來,歐洲央行不得不放棄「負利率」政策,跟隨美聯儲的步伐開啟快速加息的模式。目前這一加息周期中,歐洲央行已累計將利率上調4.5個百分點。如安邦智庫此前所預期的,快速加息的後果在遏制通脹方面取得成效,但同時也帶來經濟增長的大幅放緩。

不過,通脹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最新的數據顯示,歐元區9月核心調和CPI按年降至4.5%,為一年來最低,但仍明顯高於歐洲央行2%的目標;而歐元區今年第一季度GDP按月零增長,第二季度GDP按月增速僅為0.1%,幾乎陷入「停滯」之中,歐洲央行已將歐元區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0.7%。荷蘭國際集團24日發布報告說,歐元區經濟仍普遍處於停滯狀態,出現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增大。

最新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低迷的趨勢短期恐怕難以扭轉。近期,標普發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錄得43.0,低於9月份的43.4,為近三個月的低位,也低於市場預期的43.7。服務商業活動指數(服務業PMI)初值錄得32個月新低47.8,市場原先預期會保持在48.7不變;這使得10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綜合PMI)初值從47.2降至46.5,是35個月來的最低水平。而27日歐洲央行公布的市場調查數據也顯示,在經濟增長方面,市場調查顯示前景日益黯淡,2025年的GDP增長預測從1.1%下調至0.9%,而2025年則保持不變,為1.5%。

德國步入經濟衰退,房地產行業面臨壓力。圖為法蘭克福的一座舊德意志銀行大樓旁的「4 法蘭克福」摩天大樓的施工現場。(Reuters)

同時,通脹水平會逐漸回落,但短期內難以降至歐洲央行的通脹目標之下。歐洲央行的調查顯示,明年的消費者物價漲幅將為2.7%,與三個月前的預測一致,但遠低於歐洲央行自己的3.2%的預期。2025年的通脹率則從2.2%下調至2.1%,而更長期的預測(即2028年)則保持不變,為2.1%。

這意味着在經濟走向衰退風險的情況下,歐元區通脹仍具有頑固性,使得歐洲央行在更長的時間內都將面臨痛苦的「兩難選擇」。儘管市場仍然期待歐洲央行在2024年中開始降息,但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仍然對此十分謹慎。她在政策決議公布後表示,歐元區經濟處於疲軟狀態,甚至可能比上月預期的更為疲軟,但物價壓力仍然很大,且如果中東衝突導致能源成本再次上升,物價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我們必須保持穩健。維持利率不變的做法,並不意味着未來永遠不會再次加息。」

意大利統計局公布,意大利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降四個月至101.6,創九個月最低,顯示貨幣收緊繼續影響消費前景。(Reuters)

其實,從歐洲的情況來看,通脹和衰退的風險都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歐元區的通脹問題不僅是一個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貨幣周期的問題,也不完全是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供需扭曲的短期問題,還有着地緣風險加劇、逆全球化帶來的供應鏈重配,人口老齡化和「去工業化」等一系列長期問題和結構性問題的共同反應。這種情況下,僅靠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解決所有的矛盾,恐怕是「強人所難」了。

其實,無論是繼續加息,或者跟隨市場預期進行降息,其實都難以解決歐洲經濟目前面臨的「滯脹」難題。但在歐盟的政策層面日益碎片化、民粹化的情況下,歐盟層面難以推動財政或者產業政策對歐洲經濟進行結構性的調整。這是歐洲經濟令人感到悲觀的根源。儘管歐洲央行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但其也不得不採取「觀望」的態度,以期待經濟能夠通過自我調節回歸到平衡之中。

最終分析結論:

歐洲央行日前決定維持利率水平不變,在連續10次加息後,暫停加息進程。儘管這一決定有利於緩解高利率對經濟帶來的壓力,但目前的「兩難選擇」並沒有得到緩解,歐洲央行採取觀望態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裏既有來自對經濟複雜程度預期的挑戰,也有對政策效果難以把握的擔憂。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第6364期「每日金融」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