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連任挑戰:以巴、俄烏兩場戰爭能夠迅速擺平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2月14日是美國國會眾議院2023年的最後一天會期。此前一天,控制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們在眾多法案急需通過的忙亂之中進行了兩次頗為特別的投票,一是廢除奧巴馬時代學校停止全脂牛奶供應的禁令,二是正式對拜登(Joe Biden)啟動彈劾調查。

雖然2024年1月會期一開,眾議院只得8天時間阻止聯邦政府部份部門陷入停罷,不過政治始終比管治重要,以拜登之子亨特(Hunter Biden)種種醜聞向拜登展開彈劾調查,就預示着2024選舉年的開始--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民調上,拜登形勢大壞,在2020年的六個關鍵搖州,包括亞利桑那、威斯康星、佐治亞、賓夕法尼亞、內華達和密歇根,其支持度在其中五個都明顯落後特朗普(Donald Trump)。而對上近來人氣漸長的前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拜登的落後幅度更大,有時甚至達到雙位數字的「必敗」層級。

12月13日,拜登之子亨特拒絕眾議院閉門聽證的傳召,在國會大廈外見記者,表明聽證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進行。(Reuters)

雖然美國人對於世界大事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不高,但血腥的加沙戰爭已透過共和黨對於美國大學院校「反猶」風氣盛行的渲染,以至依然佔據新聞頭條的加沙人道災劇畫面,而變成了一宗國內政治事件,成為了美國保守派同自由派在教育層面的文化戰爭的一部份,也在民主黨內部撕裂了傾向支持巴勒斯坦的年輕群體、穆斯林選民和傾向支持以色列的老一輩。

而快打了兩年的俄烏戰爭,雖然已不太能得到一般民眾關注,但對拜登而言,卻依然有變成另一個「阿富汗」的風險。

2021年8月拜登決定落實撤軍之前,美國人對阿富汗的注意比其今天對俄烏戰爭的關注還要低,然而美國撤軍引致阿富汗政府迅速倒台、塔利班輕取首都喀布爾,造成喀布爾機場人們爭相上機逃難的畫面,卻一下子變成了美國新聞頭條。阿富汗政府和美軍的慘敗和撤離的混亂,更宣告了拜登總統「蜜月期」的終結,其不滿度首次超越滿意度。兩年多以來,拜登依然未能從這個「死亡交叉」恢復過來。

12月12日,澤連斯基與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會面。(Reuters)

在共和黨持續阻礙拜登的600億美元新增援烏撥款之際,烏克蘭來年戰況最樂觀的估計就只能是前線冰封的僵持。且由於俄羅斯已將軍費增加至佔政府開支三分之一、相當於GDP 6%的水平,拜登方面還要擔心俄軍在來年11月大選之前給拜登一個「十月驚喜」,突然大敗烏軍,甚至上演再取基輔的劇目,使烏克蘭變成拜登的「阿富汗2.0」。到時候,特朗普(或任何共和黨候選人)可算是「躺着贏」。

雖然美國目前尚餘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總統提用權可用來軍援烏克蘭,14日通過的國防撥款也包含了每年3億規模的對烏軍援,而歐洲預計也會盡力填補美國留下的空洞(例如德國來年就將會倍增對烏軍援至80億歐元),且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地面推進也幾乎同烏軍反攻一樣緩慢,然而,拜登當局不可排除俄烏消耗戰加上歐美援助力度的減少會將烏克蘭推到一個迅速潰敗的臨界點。

正如美國文豪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所言,破產先是逐漸醞釀,最後卻是突如其來的。

12月13日,基輔遭俄羅斯導彈攻擊,街上汽車和建築物受損。(Reuters)

在以巴和俄烏之間,從選舉的角度來看,前者卻是比較容易解決的。拜登所要做的,無非是要被民主黨年輕和穆斯林選民看見他有用力叫停加沙戰爭,並且施壓以色列政府向兩國方案走。由於目前以色列在國際上幾乎只剩下美國一個盟友,美國也是以色列軍備的關鍵供應方,加上超過七成以色列人認為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應該下台,拜登絕對有能力示意以色列政壇推翻內塔尼亞胡,換上一個更樂於在加沙問題上配合美國的人物。

無論是此刻民望最高的前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還是內塔尼亞胡所屬政黨利庫德集團(Likud)內部的現任防長加蘭特(Yoav Gallant),都被認為是更願意與管治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合作的人物。(按:甘茨14日表示未來會軍管加沙,卻希望把地方政府事務交給本地人和溫和阿拉伯國家管理--這似乎是一種類似西岸B區的做法。)

問題在於時間。由於以色列整個政壇都有「消滅哈馬斯」的共識,拜登還是要等以軍打得差不多,才可以作出最終的有效施壓。根據以色列的說法,其加沙軍事行動至今已殺死了7,000名哈馬斯武裝份子(其總數約為3萬),以及一半哈馬斯的中階軍官,並在加沙南部接連檢獲大量哈馬斯武器裝備。如果以軍能繼續以此速度推進,又或者殺死一兩個加沙哈馬斯的領導層,以色列政府將能對民眾「有所交待」,可以大大緩減此刻對加沙的轟炸,讓大量人道物資進入,改以特種部隊的針對性行動繼續攻擊哈馬斯目標,並為戰後加沙的安排作部署。

2023年12月12日,加沙地帶南部猶如廢墟,一面以色列國旗飄揚。(Reuters)

此時,換掉內塔尼亞胡的時機就到了。有媒體早就報道美國期待以色列能在來年1月大幅縮減加沙軍事行動,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14日已到以色列與官員討論戰爭時間表,表明要求以方在短時間內轉移到「低烈度」作戰階段。拜登本人日前也罕有地對內塔尼亞胡政府作出了指名道姓的批評,表明以方必須作出行動走向接受巴勒斯坦國。從這些跡象看來,內塔尼亞胡恐怕時日無多。

俄烏,卻是一個更為困難的問題。一方面,就算拜登迫使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談判,整場戲也不能造成「烏克蘭戰敗割地求和,甚至連加入北約都放棄掉」的情況,否則這在美國民眾心中只會使烏克蘭又變成另一個「阿富汗」。

但另一方面,眼見歐美援烏力量漸減,俄羅斯上至普京下至外交部發言人都接連重提「去納粹化」、「去軍事化」,以至比就地停火更嚴厲的「四州全境入俄」要求,例如普京在其俄烏戰爭後首次年末記者會上就表明,只有達成所有俄方的目標才會有和平。這種和平條件的鋪陳,將會使施壓澤連斯基和談更為困難。

普京年度記招:圖為俄羅斯總統普京2023年12月14日在俄羅斯莫斯科Gostiny Dvor會展中心出席年度新聞發布會和直播問答會。(Sputnik/Alexander Kazakov/Pool via REUTERS)

如果不能在來年上半年叫停俄烏戰爭,拜登的唯一出路似乎就只有盡力保證烏克蘭能夠守住現有的土地。《紐約時報》日前就報道稱美國軍方正呼籲烏克蘭採取保守策略,守住現有領土,不要冒進攻擊,並強化自身的國防生產。這可算是一種要求烏克蘭放棄收復故土的「拖字訣」,目標只是要將俄烏僵持戰局拖到來年11月大選之後,但當中卻要顧慮到俄軍重大突破的風險。

對於拜登而言,這個風險逃避不了。作為虔誠天主教徒的他,也許只能望天打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