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單月至少16宗蝕讓 平均兩日一宗 最勁損手逾「八球」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自7月初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後,樓市開始現暗湧,氣氛由觀望、膠著,轉為主動鋤價、劈價,蝕讓個案明顯增多。據本報統計,7月中旬至今約一個月內,市場已知的二手成交中,蝕讓個案至少錄約16宗,即平均每兩日一宗,單計帳面的「損手幅度」由30餘萬至800多萬元不等 ,部分則屬於「明賺實蝕」、即帳面有錢賺,但扣除稅項雜費等基本開支後仍要蝕讓。而且這16宗成交個案基本上都有一個共通點。

參考過去一個月,市場連環出現至少16宗蝕讓個案,涵蓋不同類型的物業,由納米樓至大碼豪宅、市區至新界區亦無一倖免。

AVA 61開放式 鬆綁即走蝕3萬

新近一宗個案位於深水埗AVA 61,據美聯高級營業經理黃永財指,該中層F室,面積161方呎,原業主於2017年7月以329.1萬元購入,早前看準三年額外印花稅(SSD)期限將屆滿,叫價380萬元放售,最終以340萬元沽出,減價一成,呎價2.1萬元,帳面微賺10.9萬元或3.3%,惟計及佣金及雜費等,料實蝕約3萬元離場。

雲海首宗二手即「見血」

別以為只是單幢盤防守力弱,早前入伙的馬鞍山屋苑雲海,首宗二手成交即「見血」。涉及的榕海臺1座高層戶,534方呎,上月底以980萬元成交,實呎1.8萬元。原業主於2018年初以1060.6萬元一手購入,持貨只有兩年半,帳面蝕80.6萬元,雖然當日買樓時獲發展商現金回贈約10%(約106萬元),但仍涉10%(98萬元)SSD稅項,連同其他雜費計實際仍要蝕逾80萬元。

馬鞍山雲海有業主持貨兩年半後賣樓,需蝕約80萬元離場。

「呼吸PLAN」業主急斬纜

個別屋苑的二手交投更是「蝕多賺少」,屯門滿名山7月錄得4宗成交,半數蝕錢,包括滿庭2座中層戶,607平方呎,成交價715萬元,呎價近1.2萬元,原業主2016年以728.8萬元購入,4年帳面蝕13.8萬元。據知,當日項目開盤推出「呼吸Plan」1838一按計劃,獲不少買家採用,惟「供息蜜月期」後供款額倍增,業主寧斬纜走人。

最勁一宗蝕「八球」

數到「最入肉」的蝕讓成交,則為愉景灣悅堤18座一個複式戶,原業主於2015年以2970.5萬元購入後,新近以2,150萬元易手,帳面已勁蝕約820.5萬元,連同雜費等,即使當年獲發展商提供稅務補貼優惠,今天仍實蝕約840萬元,為近月最大額的蝕讓個案。

上述的蝕讓尚未計及多個近月被銀行收樓的豪宅物業,如何文田皓畋、北角柏蔚山等,其叫價或售出價格均較兩、三年前的購入價低230萬至700萬元不等,物業貶值10%至24%。

高價接貨 半新盤轉手難獲利

這些蝕讓成交大致上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主要為近3、4年內發售的新盤。由於2016至2018年正值樓市熾熱期,發展商往往以高市價開盤,變相買家當年的購入價經已預支了往後數年的樓價升幅。若然樓市旺,尚且可嘗試高價放盤,但疫情持續嚴峻下,樓市買賣膠著,這些「半新盤」現在要轉售獲利,難度大增,若果持貨未滿三年、即SSD未「鬆綁」,連同10%稅項成本就更容易墮入蝕讓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