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擱置「明日大嶼」屬偽命題 了斷後地產商將全力參建北都?
政府明言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特首李家超對北都發展更表示心急如焚,惟上屆特首林鄭月娥推動的「明日大嶼」願景進度成疑,早前被外界形容明日黃花,令市場揣測「明日大嶼」是否已名存實亡。近日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秘書長龍漢標,要求政府就「明日大嶼」作出政策聲明擱置計劃,否則將有礙北都競投熱誠。
不過繼續糾纏於名存實亡的「明日大嶼」,似乎只屬偽命題,假若政府落實擱置「明日大嶼」,是否意味發展商將會積極地競投北都地皮?一眾本地大型發展商及財團或許如發展局所言,「即使只推展北部都會區,亦不代表發展商必然無條件支持」。因此未來北都恐怕出現「拖字訣」,發展商或有機會放慢發展北都。
「明日大嶼」時間表一再延後
近年香港政府財政狀況不穩,出現財赤,令人擔憂「明日大嶼」進度,而政府過去一段時間亦不斷推遲落實「明日大嶼」計劃,每次提及該計劃時,相關用字亦不斷演變,如早期指出「原定2025年年底展開人工島填海工程」,其後又變為「或會稍為推遲」、「今屆內填海」,即在本屆政府2027年6月30日結束前進行。不過據發展局最新回覆,最新已演變為「現時先就交椅洲項目做好準備,並在未來適當時候推展」。
政府重心傾向北都、特首表明心急如焚
事實上,6月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亦就「明日大嶼」作出回應,表示現時政府全力做好北都,「明日大嶼」已進行的研究會持續,政府造地不會因市場短暫波動停止,會持續去做,但土地不急於推出市場。陳茂波相關言論反映政府未有明確表示何時展開「明日大嶼」。
而且特首李家超在5月底的立法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時明確表示,對加快北都發展心急如焚。上述多位官員所言顯示出目前政府最關心的事項為北部都會區,而非「明日大嶼」。
要求了斷擱置 否則礙競投北都地熱誠
至於本地一眾發展商、地產商方面,昔日有部份發展商表明支持「明日大嶼」,不過目前以本地大型地產商為主要骨幹的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卻表明要求擱置「明日大嶼」,反映態度已變,更表明若不正式了斷計劃,將影響財團對北都的熱誠,恐令財團競投北都地皮時會採取保守態度。
「明日大嶼」名存實亡 地建會卻糾纏
上述地建會說法令人出現疑問,因政府對「明日大嶼」態度已經明顯軟化,同時也表明北都才是重心,預計政府不會在財力未回復的情況下強行展開「明日大嶼」。所以地建會糾纏於名存實亡的「明日大嶼」,將影響發展商競投北都熱誠,這個說法令人不解,亦不合理。
北都片區發展下半年招標 每幅開發成本200億
值得注意一點,北都3個片區開發在今年3月份截收意向書,最終接獲22份,當中包括長實(1113)、恒地(0012)、新地(0016)、新世界(0017)、會德豐地產、華懋、太古地產(1972)等。其後在5月份,政府公佈將於下半年正式就片區發展進行招標。
過去3年半百億地王失蹤
翻查資料,發展局過往曾表示,每個片區開發成本約100億至200億元,更指顧問分析認為財務上「計得掂數」,片區可以做到有利可圖。不過看回近年的百億地皮資料,對上一幅地價逾百億元的地王已追溯至2021年11月,為中環新海濱三號商業地王,以作價508億元批予恒地,而再上一幅則為同年5月份的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商業地,以197.78億元批予希慎(0014)及華懋的合組財團。反映過去超過3年半一直未有再出現百億級地皮。
近3年半政府賣地20億以下地皮佔7成
上述情況反映政府在過去一段時未有推出貴重地皮,而2021年11月至今,政府所賣出的30幅地皮當中,成交價低於20億元的細價地皮佔21幅,佔比高達約7成。情況反映發展商近年在市況向下的情況,主要競投細價地皮,因此每個片區開發成本約100億至200億元,與近年發展商所競投的項目有明顯差別。
個別發展商財政不穩、傾向與中資開發北都土儲
同時也不能忽略一點,部份本地發展商的財務狀況並不理想,相信競投北都片區時,會如同龍漢標所言以保守態度競投北都地皮,錄得高價成交的機會較低。
而且目前部份本地發展商發展北都範圍內的土地儲備時,已落實與中資企業一同發展。據了解,本地發展商主要提供土地儲備,而中資則主要提供資金支援,以盡快釋放區內的農地價值。
北都發展恐現「拖字訣」
以近年發展商只較為願意競投細價地皮,以及樓市前景欠佳、個別發展商財政不穩的情況下,一眾本地大型發展商及財團或許如發展局所言,「即使只推展北部都會區,亦不代表發展商必然無條件支持」。因此未來北都恐怕出現「拖字訣」,發展商或有機會放慢發展北都。
↓↓發展局回覆地建會要求擱置「明日大嶼」重點及全文↓↓
●即使只推展北部都會區,亦不代表發展商必然無條件支持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導權,當中包括供應時間表和數量,以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而非只跟隨發展商的意見行事
發展局表示,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意欲往往受眾多因素影響,而投資決策通常涉及不同考慮且複雜。因此,現時先就交椅洲項目做好準備,並在未來適當時候推展,不一定會削弱發展商對參與北部都會區的興趣。另一方面,即使只推展北部都會區,亦不代表發展商必然無條件支持。
發展局指出,要提升市場對北部都會區發展的興趣,關鍵在於政府須靈活規劃,並以多元模式落實。為此,政府已為市場提供多個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的途徑:除賣地外,亦容許土地業權人進行原址換地,並已公布試行「片區開發」模式。政府亦與業界緊密聯繫,確保發展商可參與的模式更能切合市場需要和期望。要強調的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導權,當中包括供應時間表和數量,以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而非只跟隨發展商的意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