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穿刺導航機器人在上海投用 手術時間從半小時縮至8至10分鐘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在肺部疾病診療中,穿刺活檢取病理是關鍵手段,但傳統方法受到呼吸運動干擾,難以保證精確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上海市東方醫院的周彩存教授團隊近日研發了一款肺部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旨在減少穿刺次數、降低併發症風險,並減輕患者痛苦。

52歲的吳女士成為首批使用該機器人的患者。她在兩年前接受過左肺下葉低分化腺癌手術,但近期病情復發,PET影像檢查顯示肺部出現多個微小結節,懷疑癌症擴散。周教授團隊建議她進行經皮穿刺肺活檢,以獲取最新腫瘤標本進行基因檢測和PD-L1表達分析。

經皮穿刺肺活檢由CT引導進行,是進一步確認病理的重要方法。此類檢測對於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至關重要。借助新開發的導航機器人,吳女士在不到10分鐘內成功完成活檢,且未出現併發症。

穿刺定位針到位。(上海市東方醫院)

周教授指出,傳統穿刺方法需多次調整針位,面對微小病變時更是難上加難,易導致氣胸等併發症。而新機器人利用CT影像和智能傳感技術,實現準確導航,提高了穿刺效率,並顯著降低了風險。

該機器人的定位精度達到亞毫米級,能將傳統手術時間從約30分鐘縮短至8-10分鐘,並減少CT掃描次數和輻射劑量。團隊表示,這一機器產品已於2024年初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三類註冊證,相關臨床試驗成果在國際著名腫瘤學雜誌《Lung Cancer》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