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冷凍人乳中介「成人奶媽」 母乳交易市場亂「不只供給嬰兒」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8月下旬,《澎湃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自稱為「寶媽」的人利用社交平台以每袋幾十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出售冷凍人乳。購買人乳的買家中,有買給「缺奶」的嬰兒和孩子喝,但也有人是迷向偏方,買人乳來敷臉除痘或是滋補。
此外,也出現「奶媽中介」這種以中介「成人奶媽」提供親餵母乳、現場擠出人乳等服務的行業,一次要價1500元,據出售新鮮人乳的女子透露,她的顧客多為成年男性。內地的母乳交易市場除違法外,存在衛生隱憂更有涉及色情的嫌疑。

據《澎湃新聞》報道,8月13日,發現化名陳樂的女性在百度貼吧的「母乳餵養吧」、「閒置群吧」、「二手市場吧」發佈消息,並附上奶袋和奶瓶中的冷凍奶狀物圖片。她透露,3個月前生下孩子後奶水比較多,每天會多出700、800毫升,便將多餘的人乳裝在100毫升的母乳儲存袋中,以15元一包的價格在網上出售。

她提到,購買的客戶不能指定「生產日期」,需支付郵費、泡沫箱費及冰袋費。一天約有一到兩筆訂單。陳樂透過,內地最大的二手交易平臺「閒魚」販賣,但上面的商品顯示的會是「二手潔面產品」而非「冷凍人奶」。

另一位化名何暢的女性則稱,一年前孩子出生後,她開始在網上賣人乳及母乳皂、母乳乳霜、母乳布丁等關聯製品。她通常在百度貼吧發佈售賣資訊,接著透過QQ或微信與客戶溝通,一樣用「閒魚」賣給顧客,並偽裝成肥皂、乳霜、母乳儲存袋等物品。

而陳樂和何暢並非個案。在有超過3萬名用戶的「母乳餵養吧」不時可以看到這樣的發文,許多內地的社交平台也有這樣兜售「人乳」的文章,但是其來源、冷凍和寄送過程會否變質,衛生和母乳是否健康等問題都缺乏保障。

中介推銷「成人奶媽」

而為了得到「新鮮人乳」,也開始有「親餵母乳」、「現擠人乳」等「奶媽」服務,更有中介的職業出現。《澎湃新聞》記者採訪到的20多歲女子不只賣冷凍人乳也有提供現場擠人乳的服務,她提到,500元可以拿走80袋凍奶;但需要新鲜人乳的話,喝一次1500元。

她表示,自己的客戶多為成年男性,喝人乳是為了「補身體」,客戶一般每月喝4次左右,但有時也會換別的奶媽。也有女子跟記者透露,會直接讓客戶躺在她懷裡,親餵人奶。

不少母親都知道餵哺母乳的好處,但卻不是所有母親都能夠提供足夠的母乳。(Getty Images)

早至2013年,《北京晚報》就有記者調查發現,母奶成深圳高端圈內的時尚營養品,「直飲人奶」在深圳富豪圈中流行。《北京晚報》訪問「心馨語」家政服務點負責人林軍曾表示,奶媽業務已拓展到成人消費群,需求超過預期。

但除了「人乳」對成年人的功效缺乏證明之外,「成年奶媽」的交易也因涉及色情服務而觸法,需負擔行政和刑事責任。

人乳交易法律待完善 「母乳庫」能否成為解方?

《澎派新聞》指出,2000年,《衛生部法監司關於人體母乳不能作為商品經營的批復》曾提到:「人體母乳不是一般的食品資源,不能作為商品進行生產經營」。事實上不只2013年、2017年都有媒體曝光人乳交易亂象,但現在亂象仍在,只是更加隱蔽。

《澎派新聞》採訪上海海事大學法學教授曹豔春,她表示,尚沒有實質性的法規和明確的監管部門,對人乳交易進行管理和控制。關於人乳買賣問題,唯一具有法規色彩的僅有上述的《批復》。但該批復僅是出自一個行政部門的規範性檔,嚴格說來不具有法規、規章級的法律效力,因此「人乳買賣問題」在法理上仍有疑慮。

每年八月的第一個星期是國際母乳哺育周,盼喚起對母乳餵哺的關注,並支持母乳餵哺。(資料圖片)

《新華社》8月5日曾引述《2021年世界母乳喂養週主題研討會》專家說法,內文提到,「配方奶粉營銷是影響孕產婦選擇母乳餵養的一大原因,需要加強對母乳代用品營銷行為的規範,鼓勵母乳餵養」。但對「母乳」不足夠的新生兒來說,如何補足營養成為難題。

2013年開始,內地陸續開設多家「母乳庫」,透過志願者「愛心媽媽」捐贈的方式,儲存母乳分配給需要的嬰兒。據《澎湃新聞》報道,目前,廣州、南京、上海、重慶、西安、北京等城市都設有母乳庫,截至2021年內地母乳庫數量增至26家。

但目前尚在起步階段的母乳庫缺乏關注也不獲許多新生兒母親的信賴。此外,母乳庫的規範化管理與運營方式還是空白,並且缺乏相關的政策支持,加上其公益性質,巨大成本也帶來壓力成為其發展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