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斥不送貨上門 為何速遞員寧自費將包裹存入智能櫃?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國內的網購發展迅速,但有不少消費者反映,送貨員在未經收件人的同意下,擅自將包裹放在智能自取櫃中。
近年來,多部法規、條例都規範快遞末端配送,但在愈發嚴格的監管下,不送貨上門的情況依然沒有改善。有送貨員坦言,不少同行都願意自掏腰包將包裹存入智能櫃,因為「不放快遞櫃根本送不完」。

北京東城區一送貨員表示,平時日均派件量在300至400件,每個月存件費用上千元,以內地最常見的「豐巢」智能櫃為例,小號櫃價格為0.2元(人民幣,下同),中號櫃為0.4元,大號櫃為0.6元,「我們也不想放快遞櫃,扣的都是自己的錢」。

前述送貨員稱,由於派件時經常會發生客戶電話打不通、家中無人等情況,若不統一派件,包裹根本送不完。因此,將快遞存入智能櫃或驛站,一來可以提高派件效率,二來可以避免將包裹直接放在家門口等公共區域,減低丟件風險。

有送貨員坦言,不少同行都願意自掏腰包將包裹存入智能櫃。(微博@豐巢智能櫃)

此外,速遞公司基本要求送貨員每天的妥投率達95%,若妥投率太低,送貨員的收入會受到相應影響。有送貨員透露,每單配送費收入1元至1.5元,每單收入不高,派件量又大,「如果每個快遞都送貨上門,太不現實,特別是在『雙11』等大促期間」。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快遞業務量首破1000億件,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近日公開徵求意見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下稱《辦法》),規定速遞企業在未經用戶同意下,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包裹,不得擅自將包裹投遞到智能櫃、快遞服務站等。若違規,直接責任人員將面臨最高3000元罰款,速遞企業面臨的罰款高達3萬元。

去年11月11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鄭州郵區中心郵件處理場地。(新華社)

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分析稱,速遞企業大部分訂單來自電商,隨着電商企業單量的不斷增長,速遞企業與之適配的人工、場地、設備及運輸等成本不斷攀升,利潤空間日益收窄,「企業若悉數投遞到戶,則在導致成本過高的同時,也使快遞員工作強度過大」。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廖懷學認為,速遞企業將時效和單量作為送貨員的主要績效指標,送貨員的收入分配方式普遍以計件為主,多勞才會多得。在件多人少的情況下,送貨員為了在規定時效內完成更多的派件量,只能借助智能櫃、驛站幫忙簽收包裹。

廖懷學認為,《辦法》的出台意味著監管部門將規範快遞末端投遞行為和投遞標準,促進速遞企業提升服務標準、優化服務模式以及完善對送貨員的業務培訓與考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