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因學生放彩虹旗處分?網民批:厚德載物載不下十面彩虹旗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5月14日下午,黃同學和李同學在清華大學天貓超市留言牆小桌上放了10面彩虹旗.。黃同學與李同學分別在15日和17日收到處分決定書。

微信公眾號「菠蘿共和國」今(18)日發表文章《因放置10面彩虹旗,清華大學給予兩名學生處分》指,當天,黃同學和李同學被要求約談,兩位同學都沒有同意。隨後兩位同學都被各自的輔導員威脅畢業,具體措辭為「可能影響你的畢業」「關係到你是否還能在這個學校呆下去」。

當晚,黃同學被輔導員不敲門闖進宿舍,被學工老師在宿舍樓下蹲守、強行約談。當晚12點半,李同學被輔導員和學工老師在宿舍樓下蹲守,並在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被闖進宿舍強行約談。

6月30日,黃同學和李同學被下達了擬處分告知書。按照流程,兩位同學可以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陳述或申辯。於是兩位同學都向清華大學學生處提交了書面申辯,但沒有得到任何回覆。7月15日,黃同學收到處分決定書。7月17日,李同學收到處分決定書。

黃同學的處分是嚴重警告,李同學的處分是警告。這是因為黃同學的處分理由中除了放彩虹旗,還包括黃同學朋友圈和公眾號文章裡的言論。黃同學和李同學的書面申辯關於彩虹旗部份理由相同,認為處分不僅不成立,也不合理。

黃同學說:

總之,我們兩人提交的書面申辯沒有起到什麼效果,除了移除了我的擬處分告知書中的「污辱」二字。我們既沒有獲得答覆,也無法參與決定我們處分的會議。這個處分不僅不成立,而且錯漏百出。

今天我又捉到一個錯:處分決定上說我「於5月多次在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平台謾罵他人」,但我被取證的《學工人類學》是在六月發的。我五月只發過一條公眾號,是關於談戀愛的。

我想我已經充分領教清華學工系統有多傲慢和低能了。在這種情況下,再提出申訴還能有什麼意義?但我們仍然會繼續申訴,這不是因為我們對此抱有多大希望,而是為了更全面地揭露清華的本來面目。

18年秋我入學清華,參加開學典禮,唱校歌的時候,我哭了。尤其是聽到“同仁一視,泱泱大風”這一句,因為我以為它是真的。

李同學說:

對我的處分是很輕微的,半年後就會撤銷——在這裏,從內部發生的荒誕再度自我確證。正式程序很難羅織罪狀;雖然一開始這個系統使用恐嚇的手段,但我們所做之事空氣和流水的品質使得系統的如臨大敵和它最終能給出的判決之間的反差顯得尤為滑稽。

我想這件事情對我而言是一種操演或練習,教導我如何捍衛自己和同伴的尊嚴,決不讓步。

清華大學副秘書長田芊曾說,厚德載物意思是人要像大地懷柔那樣,萬物滋養,生生不已。既要心胸廣闊、包容他人,豪邁豁達、濟世大愛;又要和諧為美、寬厚為德,志存高遠、虛懷若谷;更要和而不同,互依共存。圖片為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

有浙江網民(微博@日落大大盜)說:

「看完文章,甚至剛轉發完就發現被審查了,再一次為自己所站立的土地感到很丟臉。這片土地不僅混淆黑白,還只有黑白。彩色是不被允許的,甚至在小鎮做題家們筆尖所向的最高學府,理應最多元包容的地方,也是這樣。

我一直認為我腳踏小鎮的鄉土,可以在努力做題之後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誰規定的小鎮做題家只能視野狹隘,是誰在視野狹隘?

誰在否定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的價值,誰在否定我們的存在,是這裏的每一寸空氣。很窒息。」

另外也有網民說:

「清華大學因放置10面彩虹旗給予兩名學生處分是悲劇,轉發這則新聞並評論,還是北京大學好,歡迎報考北京大學,則讓這悲劇顯得有點悲喜交加了。」
「天貓超市這種商業活動都能進校園,在商業活動上放個彩虹旗為什麼要被嚴重記過處分。」
「頂尖學府這般恐同。倒退。」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如今卻載不下十面彩虹旗。」
「這可是這個國度最頂尖學府,很難想像在一百年前這可是新思想的起源點。」

根據「台灣同志遊行聯盟」資料, 彩虹旗主要的意象是代表著同志運動裡始終追求的「平等」。彩虹旗六個顏色分別代表著:生命(紅)、療癒(橙)、陽光(黃)、自然(綠)、寧靜/和平(靛藍)、精神(紫)。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4年8月13日發布「亞洲同志」項目中國國別報告指,學術層面對LGBT議題的關注和研究在內地大學逐漸增多,一些學者已經努力在大學生中推廣LGBT課題,例如復旦大學在2004-2005年就開設了關於同性戀的課程,倍受學生的歡迎。但是,由於缺乏資金,特別是受制於行政壓力,組織有關性與性別少數人群的課程通常極其困難。

一名中國士兵在2014年10月27日在北京的紫禁城外的天安門門前站崗。(Getty Images)

報告提到,不過在很多內地大學中,學生已經開始組織以LGBT為主題或是包含LGBT主題的團體和活動。此類團體和活動大多數處於地下或半地下狀態,這主要是因為學校當局對學生組織普遍保有高度警惕,並且通常尤為反對與LGBT有關的組織。

報告表示,一些LGBT民間組織致力於支持對LGBT友好的教授和LGBT學生團體,以使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教育與倡導進入大學校園。在很多情況下,這類活動以預防艾滋病或促進心理健康的名義展開。

迄今為止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相關問題上大多保持沉默,採取的是一種「不支持、不反對、不提倡」的態度。國家決策過程中,性別視角是缺失的,當政策制定偶爾具有性別敏感度時,「性別」也只是局限於一種男女二元的、異性戀正統主義的結構,而未能回應性和性別少數群體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