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殺手」能否安然過冬有待觀察 鱷雀鱔「親戚」市場仍有售?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近期,河南、北京、廣東、湖南、山東、雲南等多地先後發現「水中殺手」鱷雀鱔,牠們都被人為放生至小區景觀湖、野外水塘等地方,甚至傳出有人被鱷雀鱔咬傷。
鱷雀鱔是外來入侵物種,由於沒有天敵,牠們對本土物種有嚴重威脅。惟有專家指出,鱷雀鱔屬於熱帶魚類,在自然環境下,能否在冬季寒冷的北方過冬存活成為一大重點,牠們是否足以引發生物入侵風險還有待觀察。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崗位專家顧黨恩指出,若水生外來物種被放到自然水域後,不能過冬、無法自然繁殖,即其危害只是短暫。目前,鱷雀鱔主要在珠江一帶建立種群。

他解釋,鱷雀鱔本身體型大,在不同生存環境、氣候情況和食物來源條件下,其生長速度也不同。西北地區冬天寒冷,除非極端情況,只要水溫低於10℃,鱷雀鱔就難以生存,因此越冬的概率不大。

鱷雀鱔難以在10℃以下水溫生存,能否安然過冬仍有待觀察。(微博@長沙頭條)

微信公眾號@中國科普網曾介紹,鱷雀鱔已入侵多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並形成自然種群,對當地生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伊朗等地,多數都與水族貿易有關。不過,中國大多數地區屬於溫帶,鱷雀鱔或不能順利越冬。

山東農業大學水產專家王慧教授則持相反意見。她認為,鱷雀鱔是一種容易形成外來入侵的物種,並舉例以河南的緯度來看,若水體很深,鱷雀鱔在水體下層是可以越冬。若多條鱷雀鱔被放生到與外界水域相通的水體,並且雌雄都有,就會在本地大量繁殖形成優勢物種,可能導致難以控制。

鱷雀鱔「親戚」仍然有售?

在電商平台上,鱷雀鱔已經下架,但只要將關鍵詞改為鱷鱔、雀鱔、尖嘴鱷等名字,仍然能夠搜到此類生物的售賣信息。

在花鳥蟲魚市場內,不時都會見到與鱷雀鱔外形相似的怪魚,體型普遍有30厘米,但商家都否認是鱷雀鱔,而是尖嘴鱷、佛羅里達雀鱔等。

顧黨恩介紹,花鳥蟲魚市場上出售的怪魚並非鱷雀鱔,而是雀鱔類的其他物種。雀鱔一共有7個物種,市面上最常見的是鱷雀鱔和眼斑雀鱔,但無論是哪個雀鱔物種,本質上都是具有較高風險的外來物種,「鱷雀鱔因為長得更大更快,且已在部分自然水域建立了自然種群,已經是外來入侵物種」。

事實上,不少賣家都有售賣被列入《國家重點管理外來物種名錄(第一批)》的生物,包括眼斑雀鱔、佛羅里達雀鱔、古巴雀鱔、巴西龜、鱷龜等。這些物種並未明令禁止銷售和購買,只是規定不得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放生或丟棄外來入侵物種。

巴西龜也是外來物種。(北京日報)

除了個別雀鱔品種價格較昂貴外,一些雀鱔品種和巴西龜等價格十分便宜,以巴西龜為例,最低只需10元(人民幣,下同)就能買到一隻,而前述的佛羅里達雀鱔、古巴雀鱔,一條的價格分別約500元及1800元。

顧黨恩介紹,鱷雀鱔每年可繁殖一到兩次,每次產卵達數萬顆。雖然眼斑雀鱔、佛羅里達雀鱔、古巴雀鱔等與鱷雀鱔不屬於同一個物種、有一定差異性,但繁殖周期和特點差異不太大,同樣具有高度的危險性,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形成種群,則容易成為外來入侵物種,對水體生物多樣性和水體質量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