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現連體嬰 新生姊妹腹部相連且共用臍帶 周三成功完成分離術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周三(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手術室成功將一對出生40天、自母體就腹部相連且共用臍帶的連體嬰兒分離,隨後又進行胸骨、膈肌成型和腹壁修復手術,讓她們成為兩個獨立個體,目前兩嬰均生命體徵平穩。據了解,連體嬰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一,是極為罕見的病症,而今次是浙江自2000年開展全國首例坐骨連體嬰分離術後,時隔22年再行連體嬰手術。

這對姊妹是在母親小藝(化名)懷孕22周時被發現是連體雙胎,當時包括醫生在內,所有人都勸小藝放棄她們。據醫生介紹,40%的連體嬰會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死胎,僅18%能夠存活超過一天,有條件實施分離手術更只有其中一部分而已。不過幸好,當時小藝堅持進一步檢查後再判斷是否保留胎兒,遂前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就診。經浙大婦院、浙大兒院多次組織多學科討論,該對連體胎兒的腹部連接在一起,心臟獨立,肝臟有條件獨立,認為目前醫療水平下是可以治療的。

出生4天時的連體嬰。(澎湃新聞)

9月16日,即小藝懷孕33周4天時,該雙胞胎姐妹在浙大婦院剖宮產出,當時姐姐重1950克,妹妹重1410克,她們隨即被收治於浙大兒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經查體,兩胎皮膚相連,共用臍帶,其中妹妹有先天性心臟病,肝臟包膜與姐姐的肝臟包膜緊貼,前後徑1.9cm,之間可見臍靜脈。因此,團隊會診後,決定等妹妹體重長到2公斤以上再做分離手術,從而降低風險。

這段期間,姐妹倆就待在同一個暖箱,簡單的翻身、給藥都需要兩名護士幫忙才能完成。當中,姐姐情況較好,出生不久即實現自主呼吸,不過妹妹則需要仰賴無創呼吸支持,並通過靜脈注射來作營養供給,同時超聲檢查位置需要反覆調整,心臟發育情況每周受到監控。

轉機在一個月後出現,這時姐姐體重長到3.04公斤,妹妹也到2.3公斤,不過當中也有新的問題,就是兩姊妹的體型差距拉大,比較活躍的姐姐還經常無意識地推開妹妹、拽掉妹妹的氧氣管等。團隊隨後決定,分離手術於10月26日進行,主刀醫生為浙大兒院外科主任、新生兒外科主任鈄金法。

手術期間。(澎湃新聞)

手術當日,鈄金法在超聲檢測下,避開重要血管、臟器,快速進行腹部分離;分開成功後,姐姐被迅速送至隔壁手術室,兩姊妹的胸骨、膈肌成型和腹壁修復手術隨即進行。最終,手術順利完成,兩姊妹的生命體徵在術後非常平穩,腹部皮膚修復後,也與正常人不相伯仲,「接下來,妹妹還需根據情況制定先心手術方案,相信姐姐妹妹都可以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