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還是「變相啃老」? 內地「全職兒女」群體引關注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伴隨內地青年失業率創新高,一個新型群體「全職兒女」在內地網絡悄然流行。《三聯生活周刊》在《全職兒女,讓人尊嚴盡失的一份工作》中將其定義為:「一種新型的脫產生活方式,指年輕人脫產寄居父母生活,並通過付出一定的勞動換取經濟支持,同時保持學習,嘗試找到職業目標、考公考研上岸。」
而在現實流行的「全職兒女」群體中,亦不乏三四十歲放棄高薪工作、裸辭回家、選擇不婚不育的上班族。「全職兒女」是新型職業還是變相啃老,亦引發關注熱議。

據內媒《上觀新聞》報道,近日,許多「全職兒女」在短影片平台分享自己的日常。40歲的小李(化名)因母親生病、工作壓力大等原因,辭去月薪20k(人民幣,下同)的工作,回家成為「全職兒子」,每天的任務是做飯、清潔打掃,閒暇時間炒股、看書,晚上陪父母散步、遛狗。父母每月退休工資11000元,每月給小李發5500元生活費。

小李表示:「以前月入兩萬在上海當月光族,現在需求和慾望都放低了,反而有了存款。」小李的父母亦表示,不介意兒子單身,「我們比大部分空巢老人幸福太多了」。

現居瀋陽的37歲女子「花花醬」亦選擇辭去工作,不婚不育,成為父母的「全職女兒」。「花花醬」接受《一條》採訪時自述,父母退休後,每月工資7000多,足夠一家人生活,她便沒有再工作,每天給父母做飯、陪父母聊天,父母亦尊重她的想法決定。不過,「花花醬」亦表示:「有一天家裡真的缺錢了,我也會出去打工。」

來自廣州的27歲女生「小羊」談到選擇成為「全職女兒」,一方面是承受不了工作帶來的身體消耗,另一方面是她覺得自己非常不能自洽:「我在外面因為工作需要,關心著各種議題,比如人口老齡化,但沒有發現原來我爸媽也非常缺少關懷,我已經有兩年對他們的生活一無所知了」,於是她選擇「脫軌」,在陪伴父母的同時,嘗試成為一名咖啡師。

「全職兒女」:是新型職業,還是變相啃老?

在「全職兒女」看似輕鬆的背後,亦有網民發帖表達不同觀點:「當全職女兒,還是會感覺自己價值感很低」。也有不少網民表達了批評:「把啃老說得這麼清新脫俗」、「怕就怕最後家裏待廢了」。不過,亦有網民表示理解:「也很好啊,照顧父母的同時兼顧自己的(單身)生活」、「這是一舉多得相安少事的選擇,解決了就業與養老的創新選擇」。

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布數據顯示,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但是青年人失業率居高不下,其中16-24歲勞動調查失業率為20.4%,同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為首次超過20%,也創2018年有該統計數據以來的新高。

此前,據人社部估算,今年內地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達1662萬人,創近年新高。同時,大學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亦創歷史新高,過去10年內地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1300萬人,「招工難、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內地掀起新型職業「全職兒女」引發關注討論。(圖 / vcg)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薛菲力表示,她提醒那些已經成為「全職兒女」的年輕人,要衡量自己的「上崗」時間,不要一味消耗父母的容忍和愛。同時,父母也應該適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價值觀,不能讓年輕人因為有「退路」存在而失去向上攀爬的動力,只想著躲在父母的「溫柔港灣」。

心理諮詢師孫媛媛受訪時則表示,年輕人選擇成為「全職兒女」是非常能夠理解的選擇,看似無需工作很輕鬆,其實冷暖自知。社會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對這一現象的「美化」,並且不能忽視現象背後的社會因素:如青年人的就業壓力、社會老齡化、以及家庭職場間的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