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四川行熊貓公仔塞滿背囊 學方言「巴適」興奮稱「還要再來」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8月24日,全國政協委員王嘉恩博士、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青少年保護組黃美愉總督察,帶領香港青少年一行50人赴四川參加為期4日的學習體驗活動,是次活動旨在帶領青年實地認識國家最新發展,了解國情與體驗文化。
4日的豐富活動讓團員們紛紛感嘆,完全改變了他們對內地生活的看法「大開眼界」,他們還用一句有趣的四川方言「巴適」,形容本次行程非常輕鬆有趣。

為期4日的行程於8月24日從成都天府機場開始。團隊首先參觀了錦里古街,觀賞四川經典戲曲變臉表演,從不同角度領略了傳統藝術的魅力。12歲的團員小龍表示,最驚喜的節目就是川劇變臉,他在現場不斷用英文高喊「Encore」,意猶未盡。

最讓小龍印象深刻的是,與團隊一起作為志願者前往成都臥龍熊貓基地,參與中國大熊貓園的工作,為熊貓清潔棲息地並照料它們,近距離觀察熊貓的日常生活,了解國家多年來在熊貓保護工作中投入的巨大資源,以及看到了祖國對保育及研究瀕臨絕種動物之決心及努力。

+2

小龍說,在四川到處都見到熊貓足迹。除擔任志願者的工作外,他還挑選了許多熊貓手信,小小身軀背著大包小包, 袋子都被熊貓公仔塞滿,「熊貓公仔實在太可愛, 這些都是媽媽及姐姐的手信」。

另一項讓團員們印象深刻的行程便是在汶川大地震映秀鎮漩口中學遺址獻花。團員們聆聽地震倖存者講解,親身感受到天災帶來的破壞力以及國家全力實施的恢復和重建工作。團員庭稀參觀結束後表示,「看到一片頹垣敗瓦,明白震災的恐懼和當時的驚惶失措, 雖然傷亡慘重,幸好有救援隊進行搜救,天災是改變不了的,所以要珍惜身邊人。」

此後,團隊還從參觀三星堆、西南交通大學磁懸浮技術重點實驗室,2個方面感受到國家科技運用在考古及民生上的成就。參觀三星堆遺址博物館時,導遊向團員們介紹,國家利用人工智能修復、立體打印和三維數據還原多件重要文物的工作。西南交通大學磁浮技術重點實驗室裏,團員親眼見證、親身體驗了國家在科研與民生方面不斷配合協作的努力。

8月27日,四日三夜的行程圓滿結束。雖然團員們都表示「累透了」,但仍用新學會的四川方言「巴適」,表達對這次行程的喜愛與不捨,希望能夠再次參加此類活動,感受內地的生活。

據悉,本次活動由30名年齡在11至18歲之間的香港學生參與。全國政協委員、 委員會秘書長、名譽團長王嘉恩博士籌備此次活動並隨團參與,香港西九龍護青委員會委員會主席呂偉強、張志剛永遠名譽會長、陳偉聰會長和姚逸華律師亦隨團參與並提供支持。

王嘉恩博士表示,能夠參與籌備及隨團出發西九護青委員會這次四川啟發學習體驗團,感覺興奮萬分。「有機會帶著一班或許對祖國有誤解的青少年到四川走訪不同地方,體驗及感受祖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除了令他們重新了解祖國,亦讓他們回港後與朋輩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親身經驗,期望能改變很多青少年對祖國的印象。 」

全國政協委員、 委員會秘書長、名譽團長王嘉恩博士(左一)與西九護青委員會

令王博士更加感動的是,一班警務人員和社區賢達願意付出時間和資源,努力的引導這班青少年,讓他們有機會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及對自己身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鍛鍊出更多愛國愛港,願意為國家貢獻的有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