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丁寧等大陸師生訪台 兩岸交流是往日起點而非未來終點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在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下,經過先前台灣官方一番「卡關」風波,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及湖南大學等校共37位大陸師生訪問團,於7月15日抵達台灣,展開九天八夜的交流參訪行程。該團由北大前校長、黨委書記郝平率領,團長則由曾摘下三面奧運金牌的大陸乒乓球后丁寧擔任,成為一大「嬌」點。

馬英九於15日晚間宴請大陸師生訪問團,他表示該團是這幾年最重要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也是他73歲最好的生日禮物,「當兩岸青年增加更多了解,彼此增加更多情誼,哪裏還需要擔心會有戰爭與衝突?」郝平則贈送由北大102歲教授楊辛題寫的「兩岸一家親」書法作品,並說此次交流是個開始,期盼未來有更多兩岸青年交流,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在台灣傳媒的追問下,丁寧指出這是她首次到台灣,很期待接下來的行程,「最期待的仍是美食,尤其想品嚐麻糬、糕點等。」全團另一位亮點則是北大學生陳詩嫿,她以亮麗的外表、清晰的口條向媒體表示,自己非常喜歡台灣,覺得台灣人熱情好客,對其一行人相當友好。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師生訪問台灣,由北大前校長郝平(右一)率團,奧運乒乓球金牌選手丁寧(左二)擔任團長。(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平心而論,此次大陸師生訪台團,頗給人一種時光倒流和錯置之感。台灣傳媒以一種「新鮮」的視角進行報道,稱全團學生皆「俊男美女」,特別追問對台灣景點、美食的第一印象等等。而該團預定走訪的行程,除了大學與智庫座談之外,許多地方都是過去陸客熱門造訪的地點,例如台北故宮、大稻埕、花蓮太魯閣、新北九份與平溪等。

事實上,這些看在台灣傳媒和民眾眼裏的「新鮮事」,在三年多以前,卻是兩岸極其平凡又頻繁的自然互動。在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上台以前,有大批陸生在台就讀正式學位,大陸遊客在台自由行、團隊行,也都是當時台灣社會舉目所見的日常。隨着兩岸政治關係的惡化,陸生、陸客在台面臨「歸零」,此次37位大陸師生訪台團竟成為「稀有動物」,反而見證了兩岸正常、健康交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更讓人對三年多以來兩岸關係倒退至此而悲嘆不已。

今(2023)年3月清明時期馬英九率團訪陸祭祖,如今郝平、丁寧等大陸師生回訪台灣,在當前的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下,當然都是好事一樁,讓雙方社會都能看到網路敵意之外彼此友善的另一面,增進了解、降低敵意。兩岸關係發展之困難亦見於此,光是三年多的時間,蔡英文的「親美抗中保台」路線,就讓雙方民間交流回到原點,重新開始。

馬英九(左)7月15日晚間宴請郝平(右)率領的大陸師生訪台團。(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常來常往的交流固然是好事,但倘若最後只佇足於此,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馬英九執政時期經歷了八年的和平發展,修補了李登輝、陳水扁兩任總統所摧毀的兩岸地基。不過,往日的美好,終究只屬於往昔,而非未來唯一的樣貌。要知道,這三年多以來,不只是兩岸關係冰封到低點,世界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中美鬥而不破的結構性矛盾仍在深化,疫情衝擊了人們對既有秩序的認知,俄烏衝突打破了原有西方陣營的選邊站格局,中國崛起的持續與中共二十大之後的新局,這些態勢都在推促着這個世界不斷往前進。

台海關係亦若是。恢復交流雖令兩岸慢慢回到過去的熟悉,但美國的「台灣牌」不停出手,而北京則一再宣示統一台灣的決心與意志,兩次解放軍「圍台」軍演,基本改變了原有的兩岸界線,也重新營造了國際輿論場上對「一中」與「統一」的認知和想像。和平與戰爭的一線之隔,統一腳步聲的逼近,甚至是兩岸「00後」新生世代登上歷史舞台,一再說明所謂的「維持現狀」不過是政客一廂情願的口號,兩岸關係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和平發展」只是往日的起點,而非未來的終點。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15日在台灣桃園機場接機受訪時說,在蔡英文政府執政後,兩岸中斷交流,甚至到兵凶戰危的時刻,第一個這麼重要的中國大陸大學代表團到訪台灣,對兩岸和平以及舒緩情勢緊張,有重大的指標意義。此話所言不虛,但春暖未必花開,「交流」對兩岸已是最低標準的要求了,而對於台灣面對台海變局與地緣局勢則遠遠不夠。如何面對美國的戰爭推手,又要如何面對大陸的統一進程,這些都是兩岸社會與兩岸青年在握手言歡過後,台灣需要冷靜探索的重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