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內地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超50% 中國肥胖聯盟成立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每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由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中國肥胖大會主辦的「中國肥胖大會溝通會暨中國肥胖聯盟成立會」日前在北京舉行,中國肥胖聯盟在會上宣布正式成立。

世界肥胖聯盟發布的2023《世界肥胖地圖》預測,到2035年全世界將有19億人患有肥胖癥,預計2035年超重和肥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在4.32萬億美元。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4.3%、16.4%,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過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趨勢。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不僅導致較高的過早死亡風險,還與多種慢性疾病甚至腫瘤的發生相關。

研究預測,到2030年中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達65.3%,歸因於超重肥胖的醫療費用可能為418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占全國醫療費用總額的21.5%,未來中國城鄉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經濟負擔將呈上升趨勢,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緩。

中國肥胖聯盟正式成立。(微信公眾號@仁會生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指出,中國肥胖症的防治還面臨着諸多挑戰,公眾對肥胖症及其危害的認知不足。在專業領域內,還呈現科研不足、治療方法缺乏規範性、統一性,醫護人員缺乏專業培訓等問題。

另外,在社會層面存在科普知識魚龍混雜,以及對肥胖患者的歧視和污名化,患者難以尋求公平有效的治療等問題。他認為,應對肥胖相關的問題與挑戰,應該多維度、多學科、全社會共同參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微信公眾號@仁會生物)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宇清教授介紹,肥胖患者有很多相關的併發症,涉及多個學科,患者通常有不同的病程、不同的肥胖程度,不同的合併症,大多需要多學科共同治療。

他指出,肥胖的多學科融合診療模式是以患者為中心,相關學科的專家聯合為患者提供精準化、全方位、高質量的體重管理方案,「肥胖是一種疾病,社會層面上經常會被認為是健康一種表現。減重是一種知易行難的事情,生活方式、營養和運動作為基礎,科學的醫療手段也要運用到其中」。

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房中則教授指出,關注肥胖的預防更為重要,通過臨床科研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推動關口前移,從根源上改善肥胖問題。

中國肥胖聯盟將逐步搭建國家肥胖監測和診療數據平台,跟蹤肥胖患病趨勢和相關臨床結局;開展結構化培訓,提高肥胖診療專業技能;建立多學科合作的肥胖精準診療範式,提升肥胖疾病醫療質量;促進醫工、醫藥合作,推動創新減重醫療產品研發轉化。在公眾端開展科普健康教育,使全人群重視健康體重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