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日注意|天文台:西北太平洋風季將開鑼 熱帶氣旋下周趨向日本

撰文:倪清江
出版:更新:

天文台周四(23日)表示,預料位於菲律賓以東之西北太平洋,有對流雲團會逐漸發展成熱帶氣旋,最新預測會移至菲律賓以東一帶,然後轉向偏北方向橫過西北太平洋,趨向日本以東近岸,路徑概率預測圖顯示可能影響日本東京等地,將於下周中後期旅遊日本的市民要留意。

現時影響華南沿岸的低壓槽未來幾日仍未消退,天文台料今日(24日)雨勢有時頗大,提醒市民要留意天氣變化;下星期一、二(27至28日)廣東沿岸地區天氣不穩定,本港顯著降雨概率達高。

▼2023年9月2日 颱風蘇拉襲港後西貢碼頭市面▼

+4
天文台周四(23日)表示,西北太平洋有對流雲團會逐漸發展成熱帶氣旋,路徑概率預測圖顯示可能影響日本東京等地。(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科學主任在周四晚發表新一篇天氣隨筆《夏天的氣息:西北太平洋風季準備開鑼》,列舉至月底重要天氣變化訊息。

西北太平洋及孟加拉灣雲團料發展成熱帶氣旋

天文台指出,在西南季候風加強下,赤道附近的熱帶輻合帶活躍起來,而其兩側有暖濕氣流匯聚,有利熱帶氣旋生成。熱帶輻合帶會隨著季節北抬南移,當北半球進入夏季時,熱帶輻合帶會北移。

天文台指表示,現時孟加拉灣及西北太平洋皆有旺盛的對流雲團,參考電腦預報模式的最新預測,這兩組雲團有機會在未來數日分別發展成熱帶氣旋。

2024年5月23日的全球合併衛星圖像,顯示孟加拉灣及菲律賓以東之西北太平洋旺盛的對流雲團。(天文台圖片)

熱帶氣旋有二至三成機率吹襲東京一帶 入南海概率一成以下

天文台指出,現時西北太平洋的環境條件,包括較高的海水溫度及較弱的大氣層垂直風切變,有利在該區的對流雲團發展成熱帶氣旋。按照最新電腦模式預測,該潛在生成的熱帶氣旋會受位於西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脊氣流引導,先向西移至菲律賓以東一帶,然後沿副熱帶高壓脊的西側轉向偏北方向移動,橫過西北太平洋。

受副熱帶高壓脊引導氣流影響,預料潛在生成的熱帶氣旋會在菲律賓以東海域一帶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天文台圖片)

集合預報模式的路徑概率預測圖顯示,該熱帶氣旋將向西北方向逼近菲律賓呂宋以東海域,然後較大機率轉向東北移動,趨向日本以東近岸,下周中後期在海上掠過;不過有兩至三成機率吹襲日本東京一帶。

至於會進否入南中國海,概率預測圖顯示機率在一成以下,即料影響廣東及香港的可能性不大。

+7

預測今日雨勢有時頗大 星期日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

天文台5月24日凌晨0時更新九天天氣預報,預測未來九日仍然以大雨為主。(天文台圖片)

本周初至中期南海北部及廣東沿岸有驟雨及雷暴,星期一(20日)及星期二(21日)皆有顯著降雨,天文台星期二更發出今年第二個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天文台指出,低壓槽在這春末夏初的時間仍然於華南一帶活躍,預料今日(24日)雨勢有時頗大。明日(25日,星期六)大致多雲,有幾陣驟雨,到後日(26日,星期日)大致多雲,有一兩陣驟雨,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

電腦模式預計下周初暖濕的西南季風會影響南海北部及華南沿岸,並在一道低壓槽的配合下為該區帶來不穩定天氣。(天文台圖片)

下周一及二續有驟雨及雷暴 預測位置和時間則仍有變數

天文台科學主任在該篇隨筆指出,暖濕的西南季風會在下周初影響南海北部及華南沿岸,為該區帶來充足的水氣;一道低壓槽會在下星期一(27日)及星期二(28日)影響廣東沿岸地區,並為該區帶來驟雨及雷暴,但驟雨實際出現的位置和時間則仍有變數,最新電腦預報模式對珠江口一帶雨區的雨量、落點和時間存在較大分歧。

其中歐洲電腦模式顯示,雨區下周一會集中在本港東北面的深圳大亞灣至汕尾一帶,而美國電腦模式則顯示,雨區下周二會覆蓋本港,料達40毫米,而大暴雨區也會集中在深圳大亞灣至汕尾一帶。

目前電腦模式預測下星期一(27日)及星期二(28日)珠江口一帶雨區的雨量、落點和時間存在較大分歧。(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提醒,根據目前評估,下星期一及星期二的顯著降雨概率達高,市民上班、上學前請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消息。

▼2023年9月2日 大埔風後大量折斷樹枝散落地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