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解釋突調高氣溫預溫 指廣東沿岸現雲層 如為大地「冚被」

撰文:賴卓盈
出版:更新:

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南侵,天文台原預測今日(9日)早上市區(尖沙咀天文台總部)最低氣溫攝氏10度,甚或降至9度,不過昨晚(8日)11時20分突將預測調高1度,改為最低11度,最終今早8時錄得11.8度,而今日的渣打馬拉松也是近21年最凍。

天文台今(9日)發表一篇名為《冷空氣來襲記住冚被 》的天氣隨筆,解釋突發改動原因,指一道雲帶在昨日逐漸覆蓋沿岸地區,這片薄雲層有助阻擋並吸收部份地面向高空傳遞的熱能,阻礙大地降溫,像為大地「冚被」,減少今早的降溫幅度。

▼2月9日 渣打馬拉松10公里賽跑手東區走廊看日出▼

+23

天氣隨筆《冷空氣來襲記住冚被 》

星期六(2月8日)香港各區的最低氣溫分佈。(天文台網站)

天文台指,上周五(7日),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抵達華南沿岸,令本港氣溫逐步下降,昨早(8日)市區氣溫普遍下降至11度左右,新界再低兩、三度,而高地更達嚴寒水平。大帽山的最低溫度僅1.4度,接近冰點溫度。周末期間部份地區風勢較大,風寒效應亦較為明顯,因此預測今早市區氣溫降至9至10度。

「地球天氣」網頁的天氣預報顯示,電腦模式大多認為昨日晚上8時的大氣較乾。橙色代表較空氣中的水汽較少,而藍色則表示較多。(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形容,昨晚「大地為大家拉來了『救兵』」,令本港今早的降溫幅度沒有那麼大。根據各電腦模式的預測,廣東沿岸高空的大氣在昨晚上維持較為乾燥的形勢,不利雲層的形成(上圖)。

衛星圖像顯示昨日晚上8時廣東沿岸受一道雲帶覆蓋。(天文台圖片)

但從衛星圖像可見,一道雲帶在昨日稍後逐漸覆蓋沿岸地區,像為大地「冚被」(上圖)。昨晚的溫熵圖亦顯示高空約2公里高度上有一層薄薄但水分飽和的空氣(下圖),而水汽的變化影響了地面溫度下降的速度。

昨晚8時的溫熵圖顯示大氣800百帕斯卡的高度附近的氣溫與露點溫度相同,即大氣到達飽和狀態。大氣低層800百帕斯卡的高度離海平面約2公里。(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指,這片薄雲層能阻擋並吸收部份地面向高空傳遞的熱能,然後重新釋放回地面,像一張毛毯,阻礙大地降溫,令輻射冷卻效果在晚間較弱,直至接近日出時份雲層開始轉薄,降溫速度才加快,今早氣溫降至10至11度左右。

至今日早上8時左右的天文台氣溫(紅線)及相對濕度(藍線)的過去24小時時間序列。(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指,隨着季候風在本周初逐漸被一股清勁至強風程度的偏東氣流取代,本周中期廣東沿岸氣溫會逐漸回升,雲量增多,天氣較為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