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稅搞基建 美股撐得住嗎?|財經評論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於周二(22日),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就新冠疫情援助、救濟以及經濟安全法案作證並回答提問時表示,她的團隊正在為美國經濟制定下一步長期支持計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配置、5G電信開發等項目。該財政計劃的總支出額將達到3萬億美元。

為了「以公平的方式增加收入來支撐支出」,耶倫表示未來可能將提高公司稅稅率從21%提高至28%。有議員質疑加稅將最終由消費者買單。但是耶倫稱向企業加稅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尚未被研究證明,並認為3萬億美元財政支出計劃將提高美國勞動力和生產力,從而幫助美國個人和家庭。

此外,也有議員質疑提高公司稅稅率會迫使跨國公司離開美國。據美國智庫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統計,在全球範圍內,1980年公司稅的平均稅率在40%以上。然而,全球化帶來的國家競爭逐步拉低了全球公司稅平均稅率。目前,公司稅的平均稅率約為24%,而美國的公司稅稅率處於發達國家中最低水平。

對此,耶倫表示,她的工作人員正在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合作,與其他國家協調潛在的稅收變化,以確保公司稅稅率的上升不會使美國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降低。

如果該方案落地,將成為自1968年《收支控制法》(Revenue and Expenditure Control Act)以來最大的增稅計劃(按照稅收佔GDP的百分比測算),並將部分逆轉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實施的減稅計劃(將公司稅稅率從35%降至21%)。同時逆轉的還有減稅計劃對股市的提振效果。

特朗普減稅計劃增厚了美國上市企業的收益,是2017年至2019年美股牛市的基礎。如果拜登(Joe Biden)政府採取加稅計劃,那麼大部分美股上市公司可能將面臨估值下調的局面。

美國地鐵等基礎設施急需升級改造。(視覺中國)

加稅政策恐難落地

拜登政府加稅政策的目的在於平衡財政。

然而,如今美國財政已經實質性進入「赤字貨幣化」階段,即使將公司稅增加到28%也只是杯水車薪。美國智庫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預計,拜登的加稅計劃從2021年至2030年平均每年也僅能為美國政府增加2,100億美元,每年的稅收增加額甚至不能覆蓋美國國債產生的當年利息。

美國財政的最根本問題是毫無節制的支出。所謂的「通過加稅平衡財政」,只是粉飾太平的説辭。這一點美國政府也心知肚明,同時也無能為力。因此,拜登政府的加稅計劃未必能夠通過參眾兩議院。最終的解決方案可能是繼續將財政赤字貨幣化,通過印鈔讓全世界承擔美國基建的成本。

美股將作何反應

無論拜登政府是否加稅,未來美國財政支出力度都將不斷增加,這意味着大量貨幣將被創造出來,流入實體經濟或者資本市場。目前,以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為代表的長端利率已經開始反映未來的通脹預期和加息預期,這對股市的繼續上行形成了極大壓力。

廣發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張靜靜表示,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地產泡沫破滅,隨後的低利率環境和減稅政策刺激了美股回購、成就了美股科技牛市,特朗普任期的超低利率也令美股估值不斷刷新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後的新高。

然而,基建將對實體經濟形成刺激,疊加地產仍處於上升周期,未來5年至8年美國通脹中樞預計將高於疫情前水平(2012年至2020年),而通脹因素又將對無風險利率形成正向影響,低利率環境或將消失。同時,加稅將削弱企業盈利和回購意願。

因此,張靜靜認為,基建與加稅或將終結金融危機後美股牛市邏輯。當下拜登政府不斷釋放加稅和基建政策細節或是有意提前釋放利空信號並在貨幣政策正式轉向之際擠掉美股泡沫。張靜靜預計,美聯儲大概率於2021年第三季度削減資產購買計劃(QE),屆時在高估值和貨幣政策轉向的背景下,美股將存在較大調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