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研究|中大揭白堊紀小盜龍生活方式與鷹相似 古代鳥類中罕見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現代鳥類的腳掌形狀十分多樣化,反映牠們不同的生活習性,包括棲息位置、涉水、游泳,以及捕獵。香港中文大學及國際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比較化石及現代鳥類的足部特徵,包括趾墊、腳部的鱗片、爪及關節,發現一種名為小盜龍屬的馳龍科恐龍,與鷹有很相似的特徵,形容「在古代鳥類中十分罕見」。

研究團體認為,結果說明古時有部份非鳥類但具飛行能力的鳥類近親,在生態圈中發揮著與現代猛禽相似的功能。研究結果已於著名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小盜龍屬腳部的LSF圖像。(中大提供)

中大研究團隊應用鐳射螢光成像技術(Laser-Stimulated Fluorescence)檢視一千多件古代鳥類及其近親的化石,找到少量軟組織比較完整的樣本,並利用技術評估鳥類化石足部軟組織和鉸鏈關節的特徵,以傳統的形態測量學分析爪的形狀及大小,重構古代鳥類的生活方式。

團隊表示,侏羅紀時期的第一批飛禽,例如近鳥龍屬及始祖鳥屬,都擁有比較適合在地面生活的特徵。至白堊紀早期,鳥類開始變得更適應空中的生活模式。當中小盜龍屬是白堊期早期鳥類的近親,生活於現今為中國東北部的地區,研究發現小盜龍屬擁有與現代猛禽相似的生活方式,並有與鷹很相似的特徵,認為在古代鳥類中十分罕見。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論文第一作者文嘉棋表示,現代鳥類的足部特徵與牠們的生活習性息息相關,研究完善了所知道關於古代鳥類及其飛行近親的生活方式,以及其生活方式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