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遙距工作成新常態 共享辦公室逆市擴張不做「收租佬」

撰文:林樂謙
出版:更新:

世紀疫症對全球營商前景構成打擊,往日西裝骨骨的「中環人」不見人影,不少打工仔在公司安排下在家工作,加上本港社會及政治風險升溫,動搖投資者信心,中環寫字樓空置率屢創新高,令本地商用物業前景備受考驗。

早年如雨後春筍般擴張的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在大環境下規模日漸縮減,不過,有營運商反其道而行,逆市持續擴張,年初至今會員人數激增四成,更揚言待疫情過後,寫字樓市場將迎來大洗牌,屆時共享辦公室需求上升,甚至會落戶社區商場。

多間共享工作空間早年於本港快速擴張,惟隨著龍頭WeWork的美國上市計劃「觸礁」,更多營運商紛紛棄租樓面或大劈價,已有不少質疑認為該行業已成「共享泡沫」。在疫情爆發之際,經營共享工作空間難上加難,其中一間經營商、在港設有7個據點的theDesk聯合創辦人許飈(Thomas)卻持不同想法,並剖析寫字樓市場的「洗牌潮」。

仲量聯行於年中發表報告,指出疫情將令辦公室物業出現變化,企業或在傳統辦公室租約期滿,甚或提早完約時,重新調整所需要的工作空間。(資料圖片)

實體辦公室難被完全取代?

疫情下在家工作成為常態,Twitter及本地初創9GAG等更讓員工選擇永遠地在家工作,令人反思未來企業是否仍需要實體辦公室。據仲量聯行於年中發表報告,指出疫情將令辦公室物業出現變化,企業或在傳統辦公室租約期滿,甚或提早完約時,重新調整所需要的工作空間,部分租戶或考慮租用由第三方營運商的共享辦公室,或安排部分僱員繼續遙距工作。

不過,仲量聯行亞太區研究總監Roddy Allan分析,香港對實體辦公室的需求將一直存在,雖然本港寫字樓租金高昂,實體辦公室始終是維繫企業文化的核心,加上港人居住面積較細,不利於在家辦公,日常上下班的交通時間較其他大城市短,企業提供遙距工作方案的誘因相對少。他認為,靈活及共享工作空間是租戶中短期擴張計劃的選擇之一,行業於短期可望受惠,惟因行業整固須選擇實力雄厚的供應商。

theDesk旗下7個據點的會員人數在上半年疫情期間增長40%,單是7月有10%升幅。(黃舒慧攝)

行業整固 半年會員人數增加四成

「現時大部分打工仔須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部分企業不再需要所有員工集中於同一辦公室內工作,無法在家專心工作的人或會選擇另覓地點辦公,造成Romote Office(遙距辦公室)的新趨勢。」theDesk聯合創辦人許飈(Thomas)指出,公司旗下7個據點,包括上環、銅鑼灣及金鐘等,總會員人數在上半年疫情期間增長40%,單是7月有10%升幅,即使疫情受挫下仍「月月有錢賺」,惟活動場地出租的生意則減半。

他解釋,估計新增客戶與同行結業有關,部分營運商早年發展過於急速,導致虧損連連,無奈棄租樓面及撒出香港;現時有不少企業擬縮減辦公室規模,相信比較租用原先的辦公室,會更願意租用共享工作空間,因在租金及靈活性上有優勢;另外,目前本港失業率高企,或會出現更多自由職業者及創業家,增加潛在空間的需求。

Thomas指出,共享工作空間的商業模式必須轉變,無法再以「收租佬」的形式營運,需要提供額外服務,例如透過建立商業社區,讓不同企業共享人力資源、技術及商機。(黃舒慧攝)

共享工作空間不能再做「收租佬」

寫字樓市場面臨大考驗,共享工作空間照道理亦不能倖免。Thomas指出,本港Co-working space面積約200多萬呎,僅佔全港寫字樓面積約1%,相信企業在考慮縮減規模時,部分會棄租傳統辦公室,市場仍有一定潛力。「要簽三年約,又要花一筆錢重新裝修,畀我都唔制。」公司亦趁機逆市擴充,今年8月於九龍嘉里酒店開設新據點。

不過,他指共享工作空間的商業模式必須轉變,需要提供額外服務,例如透過建立商業社區,讓不同企業共享人力資源、技術及商機,無法再以「收租佬」的形式營運。而遙距工作帶動各區共享工作空間需求,未來地點亦不再局限於傳統商業區,未來將考慮開拓至元朗、將軍澳等地的社區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