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述抗疫三年清潔業危與機 甄韋喬拆解業界最大困局|01商談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肆虐三年多,隨著社會復常,市民開始習慣與病毒「共存」。回首這段抗疫時光,清潔工居功不少!入行三十多年的利興環境服務創辦人甄韋喬「戰績」等身,由初時「大戰」元洲街邨垃圾水、白田邨老鼠堆,到禽流感殺雞、葵涌邨爆疫「救邨」,都有他的身影。這名老行尊向記者分享疫情爆發期間,行業「先危後機」的經過,以至未來發展走向。

回首疫情,甄韋喬以「先危後機」概括,起初面對成本大升,後來迎來消毒新需求。﹙歐嘉樂攝﹚

疫情大爆發 行業「先危後機」

回首疫情,甄韋喬以「先危後機」概括。疫情大爆發初期,口罩、漂白水、防護衣等的需求大增,但由於清潔行業大部份是固定合約制,行業本身利潤已好薄,增加了的成本只能「硬食」,「平時點會預防護衣?當時一件防護衣由幾蚊加到幾十蚊,口罩最高峰期要三百蚊一盒,仲有快測劑呢?全部都係成本。」與此同時,不時有員工中招,帶來勞動力緊張的問題。

事後看來,甄韋喬感謝政府及市民的快速回應。一方面政府大力支援業界,提供物資及補貼;另一方面,市民也自發支持,「2020年初一人一口罩大行動,呼籲社會各界送畀前線員工,好感恩舒緩咗物資緊張嘅情況,跟住有政府『保就業』,危機起碼過渡咗。」

後來,全港加大力度抗疫,對消毒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大增,帶來商機,「不同場所,如寫字樓、餐廳、舖頭等都要做消毒,亦衍生出不同的防疫產品生意,例如消毒產品、檢測機、探熱機等。」甄韋喬的公司也把握這商機,開拓與物業管理相關的輕資產業務,為大廈引入各類產品和服務,包括人面辨識機、噴霧機、納米塗層、空氣殺菌機,以至防止住戶亂掉垃圾的智能監察機,「唔想做死合約生意,開咗間公司做渠道商,涉及人手少啲,毛利也高一啲。」他透露,疫情期間消毒業務增長了數倍,也為逾1,500個物業引入納米塗層技術。

疫情大爆發初期,口罩、漂白水、防護衣等的需求大增。﹙資料圖片﹚

清潔業「無夕陽」 惟人手問題難解決

不過,甄韋喬估計社會由隔離到復常,消毒生意最終回歸平淡,「如果﹙消毒﹚仲係太過誇張,大家應該接受唔到!」話雖如此,他對清潔行業前景仍然有信心,直言是「無夕陽」行業,「有設施、有屋苑就要有保安同清潔,香港有幾萬個單位起緊,基建設施、新樓、商廈、街市都好,一路增加之中 !」

行業非夕陽,但難言如日中天。甄韋喬承認,清潔行業引入投標制後,普遍價低者得,行業已過了「好賺錢」的黃金期,加上面對內地國企、央企來港搶佔市場的競爭,變成「唔會好賺錢,但起碼唔洗蝕」的格局。

為應對此挑戰,甄韋喬笑言,要做「遊牧民族」,走快一點「吃嫩草」,「固定合約盡量貴精不貴多,啱價錢又有合理利潤先去攞,但唔好諗住霸地盤,無可能長食長有,食完﹙第一浸﹚就要走!」

香港不斷建設,甄韋喬對清潔行業前景仍然有信心,直言是「無夕陽」行業。﹙資料圖片﹚

目前,甄韋喬的公司公私營合約都做,規模最多時有二千幾人,但現在減至一千多人,「人多也未必賺到錢!」他直言,行業最大的挑戰是人手,在職位需求增加,但無新血入行,出現一個斷層,「我哋行業不嬲唔願做,都係經濟差無嘢撈,過來頂住先,但依家市場環境好咗,我估起碼缺兩成人手,清潔保安都缺人!」

甄韋喬明言,受累成本因素,引入外勞以至加人工都非解決方法,反建議保安清潔行業研究走數碼化、機械化路線,甚至改變清潔工模式,釋放勞動力,「我唔係講笑,第二時可能一個保安睇兩幢樓,住戶自己清潔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