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年度|張舉能:國安案件也須證明至毫無合理疑點 保障如一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今日(20日)在2025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致辭時稱,隨著引入《香港國安法》和落實《基本法》23條立法後,本港出現了一些因政治敏感而受關注的案件,但本港法庭中,國家安全案件與其他案件均採用相同法律原則,無罪推定、要求罪行必須證明至「毫無合理疑點」的規定,及公平審訊的權利等根本保障始終如一。
張舉能強調,法官行事受法律原則約束,不為政治目的。他主動提及有部分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提早離任,指認部分人是因為政治理由而無法繼續留任,對此感遺憾但尊重他們的決定。但他強調終院仍擁有深受尊崇的海外和本地非常任法官:「他們的留任,與常任法官並肩工作,正好說明終審法院具備持久的實力和承受挑戰的能力」。
張舉能致辭時說,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引入,及根據《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制定的本地法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相繼實施,出現了一些因政治敏感而備受關注的案件。顧名思義,國家安全法律的制定與實際環境息息相關,亦往往因應不同社會的具體需要而量身定製。儘管所有社會均有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但法律的具體內容主要取決於個別社會的當前安全考量、歷史經驗以及正面臨的威脅。這些背景因素在不同社會之間的差異很大,對於公正評價任何社會的國家安全法律至關重要。香港的國家安全法律亦不例外。
他強調,在本港法庭中,國家安全案件與其他案件均採用相同的法律原則。無罪推定、要求罪行必須證明至「毫無合理疑點」的規定,以及公平審訊的權利,這些根本保障始終如一。事實上,《香港國安法》第五條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第2條對此均特別予以確認。法庭對這些基本原則絕非只說不做。各級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均應堅守這些原則,而他們確實也如此行事。
他指,一如其他司法管轄區,在保障基本權利與維護國家安全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張力,但司法機構對兩者始終堅守秉持。基本權利的保障,不是可簡單化或一維之事,往往需要在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之間、個人權利與國家責任之間作出謹慎的權衡。取得平衡殊非易事,個別案件的裁決結果或時有爭議。此外,對於新制定的法律條文,其解釋和應用亦未必是直接明晰的。然而,對某項法律條文或法庭判決持有異議是一回事,聲稱司法制度已受政治期望或社會氛圍削弱,則全然是另一回事。
法官行事受法律原則約束 不為政治目的
他強調,法官行事受法律原則約束,不為政治目的。法院並非輿論的仲裁者,亦非檢控機關的延伸;法院的本位是法律的守護者。法官的判決有理有據,公開發布,可透過上訴予以審視。法治正是藉此程序得以彰顯。
他指,法院通過法律程序本身接受問責。除聆訊一般都公開進行外,法院的裁決也可以上訴,包括終審法院在內的上訴法院持續監督,確保法律的應用公平一致。這個藉上訴進行的審查程序是司法問責的基礎一環。它確保法律論據獲得充分驗證,錯誤可予以糾正,使得法律能以有原則性和連貫性的方式發展和應用。上訴權利的保障,與透明公開的判案理據,均加強了公眾對司法工作的信心。
張舉能續指,國家安全案件只佔法院工作的一小部分,司法機構工作範疇廣泛,涵蓋多個與社會和經濟正常運作至為重要的領域。以終審法院為例,過去兩年審理多宗在不同法律範疇中甚具影響的案件,包括打擊清洗黑錢法例、仲裁、同性平權申索、破產、法援申請的法律專業保密權,及謀殺和非法集會等嚴重刑事案件,同時亦審理關乎建築物管理、刑事審訊中的陪審團指引、裁判法院上訴案件、稅務法例及信託法的上訴。這都證明司法機構在社會活動上,幾乎方方面面都擔當維護公義的核心角色。
香港法院判列續受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重視
張舉能又指,香港法院的判例繼續備受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重視。倫敦樞密院司法委員會近期一宗有關公司清盤問題的判決,參考並論及多達六宗香港過去數年的判決,其中包括終審法院於2023年的一宗上訴判決。他強調,這不是為了自我吹噓,是想強調香港是一個案件複雜且種類繁多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其法院行使職責的範疇遠寛於政治色彩濃厚的案件。法院一貫的日常工作是解決糾紛、保障權利,以及確保香港這個逾七百萬人視之為家園的高度發展現代化都市妥善運作。法院的判決,部分無疑具有重大法理價值,為海外普通法法院關注及引用。
主動提及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 指有少數因政治考量提早請辭
他又主動提及部分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指海外法官離任的情況引起部分人士的關注,這是可以理解的。他解釋,終審法院的組成包含海外法官有其歷史因素造成,隨著回歸廿七年,本地無疑已扶植和培養了足夠的法律和司法人才,能夠勝任最高級別司法職位。
他重申,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仍具有相當大的價值,因這些傑出海外法官的真知灼見,對香港法官仍然有所啟發薰陶;他們的參與,自然會提升國際社會對香港法律制度的信心。他強調,必須從這個背景出發,才能正確理解有關服務多年的海外法官因年邁或其他私人理由退休,及少數外國法官因政治或其他考量提早請辭的事實。
他指,近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其影響不容忽視。香港部分海外法官最近遭受有組織的滋擾和施壓,情況固然應受譴責;但同時亦顯示了海外非常任法官的職位已變得何其政治化。任何持平的人觀察理解當前形勢時,必須考慮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大環境。
海外法官離任不意味司法獨立性減低 認延或不如以往順暢
張舉能承認,有少數海外法官認為無法繼續在港服務,實屬遺憾,但他們的決定也應當受到尊重,他們提早離任並不意味司法機構的素質或獨立性減低。在當前地緣政治的不利因素下,延聘擁有相稱地位和經驗的海外法官可能不如以往順暢,香港任命海外法官為最高級別法院法官,是基於他們公認的聲望和法律專長,而非純粹為了表面上維持海外法官制度。終審法院依然擁有深受尊崇的海外及本地非常任法官,他們繼續留任,與常任法官並肩工作,正好說明終審法院具備持久的實力和承受挑戰的能力。
張舉能:司法機構堅定不移維護法治
最後,張舉能指近年香港在政治、社會或經濟方面都面對重大挑戰;法律制度的應變能力,以至現有制度的成效實力也因而備受考驗。但司法機構始終堅定不移,繼續維護法治,確保司法程序保持透明、公平和獨立。在這多變難測的時期,司法機構的角色越顯重要。司法機構將繼續因應社會不斷轉變的需求持續演進,擁抱新科技,處理前所未見的新問題,力求司法機構在日趨複雜和相互聯繫的世界裏,能夠緊貼社會脈搏,保持有效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