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衝擊】浸聯會倡了解「暴徒」:從訴求看 他們是無力一群

撰文:彭毅詩
出版:更新:

立法會大樓在7月1日被要求撤回修訂《逃犯條例》的示威者衝擊中,多處受破壞。
香港浸信會聯會會長羅慶才牧師日前(8日)再在網上發文,指衝擊和破壞立法會的人被形容為「暴徒」,「但從他們所表達的訴求看,他們是無力的一群」,他認為,教會首要做的不是衝前譴責,而是要了解和為他們發聲,「與他們同行」。

香港浸信會聯會會長羅慶才牧師認為要了解「暴徒」,「從他們所表達的訴求看,他們是無力的一群」。(截圖自香港浸信會聯會網站)

羅慶才發表題為《要了解,不要譴責》的文章,評論立法會衝擊,指作為信仰群體,不應急於譴責事件和參與的人,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譴責,而是了解。他反問,「他們都是成年人,難道他們不知道作這事是錯的嗎?難道他們不知道要為這行為負上刑責嗎?如果他們像某些人所言的是為發洩,難道沒有更好,更安全的方式嗎?所有譴責他們的人,有想過他們為何明知不應該,卻仍然作這事?」

羅慶才認為, 此刻教會應該扮演的角色,是沒有割席、為人求情的「代求者」,不是審判官,他指,衝擊和破壞立法會的人被形容為「暴徒」,「但從他們所表達的訴求看,他們是無力的一群」。

羅慶才認同示威者的破壞是有選擇性和針對性,要破壞的是那些象徵壓制人民心願的權力象徵,而非傷害別人,「更何況,他們所為之抗爭、流血的,是他們的將來!他們要從掌權者手奪回話語權,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他覺得單單形容他們所作的是「暴行」或受「外部勢力」的操控,只是把問題用修辭掩蓋,並沒有正視問題。

羅慶才相信,示威者的無力也是香港大多數市民所感到的無力,作為教會,首要的不是衝前譴責他們,而是要了解和為他們發聲,「他們看不見前景是甚麼,教會就需要扶持他們,與他們同行」。

香港浸信會聯會上月初亦曾發聲明反對修例,指《逃犯條例》修訂影響深遠,又引用《聖經》比喻香港現況是「刀劍快將臨到」,若「守望者卻沒有發出警告,導致人滅亡的話,上帝就要向他追討流人血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