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張炳良:檢討委員會不能取代獨立調查 倡開放政制

撰文:劉錦華
出版:更新:

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及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今日(30日)出席商台節目,期間談及香港近日政治局勢。
張炳良評論政府近日打算成立檢討委員會,以檢視近月社會運動的成因時,坦言檢討委員會「無幫助,唔湯唔水」,認為獨立調查委員會有法定權力,能夠傳召證人、亦有法律保障證人及公開聽證會等,檢討委員會不能取代其功能,並指成立檢討委員會與回應坊間訴求是兩件事。張炳良亦認為,政治制度要開放,才能夠吸引到有能力的人才從政。
李彭廣則認為,政府短期可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及進行某種特赦等方式,以達到降溫效果,中長期而言要在政治制度上改革,以便招募政治領袖進入政府。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坦言,檢討委員會「無幫助,唔湯唔水」,無法取代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功能。(資料圖片)

建制派需學習當在野黨

兩人亦有討論區議會選舉對未來政局的影響,張炳良認為非建制派在多區勝出,證明支持非建制派的民意均勻。但勝選的非建制派新丁日後仍然面對挑戰,因為地區民眾習慣區議員處理個案及地區服務,而建制派最大的挑戰是需要學習當在野黨。李彭廣則認為,過去政治領袖沒有做和解工作,令社會累積不滿,導致非建制派大勝及第一次地區全面執政,而非建制派能否善用多數派的角色,將過往承諾轉變成實質地區改善非常關鍵。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則認為,非建制派能否善用多數派的角色,將過往承諾轉變成實質地區改善非常關鍵。(資料圖片 / 高仲明攝)

建制派內部變化 影響中央研判

談及區議會的職能時,張炳良認為政府許多政策如房屋及交通政策,即使毋須區議會同意,都會諮詢區議會。而非建制派議員進入議會後需要與政府合作,是在制度內解決分歧,對社會是好事。李彭廣補充,香港社會現時難以包容異議聲音,民眾及當權者都各走極端,無助解決困難,認為需要大和解。而非建制派議員進入建制,屬於建制一部分時,兩者就會有交集。

張炳良亦認為,非建制派在區議會大勝後,增加對特首選舉的影響力,建制派內部亦有變化,影響中央研判。李彭廣估算政府有機會在來屆立法會選舉喪失議會主導權,而非建制派或會就特首選舉與商界協商及討價還價,形容中央對特首選舉的安全系數是「前所未有的低」。他亦表示中央政府不應將香港問題全數歸於外部勢力,而是應正視內部管治問題,爭取港人民心,令香港「不為外力所用」,而非邊緣化及打壓香港。

李彭廣(左二)、張炳良(右二)出席商台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