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國泰被批「過橋抽板」 「無差別」裁員傷了港人心

撰文:羅堃怡
出版:更新:

香港航空業龍頭國泰航空,8月獲政府支持完成390億元資本重組計劃,但因放棄申請第二輪保就業計劃,被質疑為大幅裁員鋪路,遭外界批「過橋抽板」。固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多國實施「封關」,旅遊業停擺,航空業陷入史無前例的「冰河時期」,國泰若迫於無奈為企業生存而裁員,無可厚非,問題是,國泰獲公帑「打救」注資的273億元某程度上是香港納稅人的錢,今次「無差別」裁員難免傷了香港人的心。

注資打救國泰273億元 香港納稅人「有份」

國泰在本年6月向政府伸手求助,獲公帑注資273億元,當中包括195億購買優先股份,以及78億元的過度貸款,協助國泰暫度難關,避過倒閉厄運。另外國泰在申請第一輪保就業計劃,以僱用逾2.5萬人的承諾亦獲近6.8億元。

回想當日,港府以公帑「義助」國泰,其實不少香港人有政府「明益」國泰之感,甚至其他航空公司高層公開質疑政府「傾向於保護龍頭主義」,對其他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不公平。不過,縱然有質疑聲音,但香港社會普遍對政府以公帑拯救國泰並無太大反彈,因為許多香港人都覺得國泰是「香港的航空公司」,有情感因素,也不願見其落得倒閉的慘淡收場。

所以,國泰能如此順利獲港府斥庫房巨資「打救」,固然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因為港府要「維持香港航空樞紐地位」,但不容漠視的是亦包含了港人對國泰的「情義」。

+2

應顧及港人的情感 優先聘用本地人才

港人由支持到傷感的轉捩點,發生在國泰早前預告在第四季會公布重組方案,宣布旗下國泰港龍航空不會申請新一輪保就業計劃,即不再受制於不裁員要求時,坊間立刻流傳國泰將大幅裁員。在港府牽頭推動拯救方案後,這種被「割禾青」的感覺,對香港人來說實在不太好受。

以國泰在港聘用逾2萬7千人推算,一旦裁減一兩成人手,失業者已經數以千計,數目龐大。而據資料顯示,國泰機艙服務員則有一萬多名,當中就有約三成不是本地人,這3000多名機艙服務員分別來自菲律賓、印度、日本、韓國、台灣等地。而國泰約4,000名機師中,只有約一至兩成為本地機師。在難以猜測裁員規模的情況下,港人至少希望國泰能肩負對香港人的社會責任,優先顧及本土員工生計。

既然當初港府注資國泰,是為了維持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其實國泰理所當然應該優先聘用本地人才。當裁員無法避免時,國泰作為本地航空業龍頭、香港老牌企業,以及領授香港政府拖救的受助者,都理當顧及香港人的「情感」,以保留本地員工職位為考慮要點。事實上,有內部消息指國泰除工資以外,尚有發放約每月近萬港元住宿津貼予外藉員工,在商言商,外藉員工對國泰的負擔也是相對比較大。

除了希望國泰不要傷了港人的心,外界更多聲音是期待政府發揮其決策影響力,保護香港人在公司內的就業機會。目前,政府在注資國泰後已成為持股量達6.08%的主要股東,即使港府未能協助所有國泰員工保留職位,亦不能袖手旁觀,任由本土失業潮發酵。當前國泰公司既將重組架構,政府更應積極游說管理層,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予香港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