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倡把洪水橋新發展區土地整合 讓北都大學城建設優先上馬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去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內原本被劃為其他用途的土地,包括位於洪水橋南北面的部分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工業及物流用地整合,令區內發展「大學城」的土地由原本只有約5公頃,增加至24至48公頃,讓北都大學城發展優先上馬。
「北都大學教育城」用地分別分佈於牛潭尾約46公頃、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佔約5公頃及新界北新市鎮佔約40公頃。劉國勳今日連同多元化專業服務與投資管理公司高力香港代表就發展提出建議。他們指,洪水橋目前規劃是2018年的決定,提倡政府重新檢視洪水橋/厦村的規劃,因應本地及外地學院都對「大學城」的反應積極,建議整合土地並更新土地用途,用作發展「大學城」,配合北都其他科研創新園區,培育及培訓本地人才。
劉國勳指出,目前政府規劃的「大學城」分散於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及洪水橋/厦村三個地段,當中洪水橋於去年已啟動收地並已基本完成,相信會較未啟動收地的牛尾潭,更快能提供土地,發展「大學城」。港鐵洪水橋站預計於2030年落成,毗鄰建設「大學城」,將能充分利用一帶地段周邊交通配套。他認為考慮到整體發展時機、土地準備情況及交通配套等,洪水橋是三個選址中,最有優勢發展「大學城」的地方。
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劉振江表示,正如他們去年所發表的《填補學生宿舍缺口:助推香港成為亞洲教育樞紐》報告強調,隨著非本地生的比例放寛,加上香港具數間全球百大的專上學院優勢,吸引海內外學子前往就讀,教育機構與專上學院亦對校舍及週邊設施需求不斷擴大,更成為去年房地產市道中的主要交易驅動力,建議政府可乘勢頭,迎合市場急增的需求外,亦借此動能提速北都發展,最大程度發揮土地價值。
百年老村攸潭美村最快2027收地發展大學城 村民憂滅村嘆忽略人情長者友善樓宇設計料2026立法 牛潭尾大學城規模等於幾間大學總和牛潭尾發展建議出爐 大學城佔46公頃 冀吸引中外院校進駐開分校北都發展|牛潭尾新區擬建1.3萬伙 4成土地留建大學城、教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