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海濱擬建50層大樓設新地標 葉劉批無新意:天際100也難吸客

撰文:何夏怡 林子慰
出版:更新:

政府計劃將港鐵紅磡站、周邊用地及海濱發展新地標,興建遊艇泊位及娛樂設施等,港鐵早前完成土地用途研究。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日(29日)討論紅磡發展,身兼行會召集人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不滿發展構思,指當局不能評估計劃經濟效益,舉例在當地興建50層商住大樓的新地標,屬「缺乏新意」,未必能吸引遊客。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表示收到意見,會加強研究項目經濟效益,力求更有新意。

4月29日,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政府擬發展紅磡海濱。(廖雁雄攝)

葉劉批發展紅磡海濱構思缺乏新意

會上,葉劉淑儀表示原則上支持發展紅磡海旁用地,惟不滿意構思,因為當局未能確切評估經濟效益,確保市場接受。

4月29日,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廖雁雄攝)

她舉例政府計劃在東九龍建50層商住大樓的多層娛樂設施,屬「缺乏新意」,未必成功,因為另一頭的西九龍天際100觀景台,曾經也是轟動的地標,但現時已經難以吸引遊客。

西九龍天際100當年也是哄動的地標,但現時亦沒有特別吸引遊客,附近食肆亦不行,舉行酒會更會塞車。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

葉劉籲勿「一窩蜂」興建碼頭做遊艇經濟

遊艇經濟方面,葉劉指政府既然「一窩蜂」興建碼頭做遊艇經濟,就要明白只做防波堤、賺船隻泊位費是不夠的,需構思更多周邊設施及配件,例如維修及保養等,可參考西班牙巴塞羅那打造成熟的遊艇產業鏈,包括船隻的維修保養等。她建議當局不要看輕帆船旅遊,帆船比賽可令更多人於香港過夜。

4月29日,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政府擬發展紅磡海濱。(廖雁雄攝)

發展局表示日後規劃時將預留空間於停泊岸上設立小規模的維修設施,局方又認同帆船旅遊重要,未來將研究遊艇及帆船停泊的最佳比例。

馬逢國關注摩天大樓落成後會否影響海景。(廖雁雄攝)

陳學鋒關注大樓落成遮擋紅館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及馬逢國關注摩天大樓落成後會否影響海景。陳學鋒表示維港兩岸一直都以觀賞性較強的方針發展,若於海濱建立高廈或將遮擋紅館,旅客日後不能再於港島欣賞這香港地標,建議當局修改計劃,例如「不要建高,向横發展」。馬逢國則指出目前周邊都是低矮設施,需注意興建高樓大廈可否融入周邊景觀。

4月29日,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廖雁雄攝)

何珮玲稱下一階段會研究高樓對景觀的影響。不過她補充,九龍半島沿海有更高的大廈,例如K11香港新世界大廈高逾260米,附近亦有約230米的住宅,故在岸邊建高樓並非罕見。

現階段沒有計劃拆卸紅館

馬逢國亦關注紅館的未來定位,他指出紅館過往常作為多功能場館,包括舉辦演唱會等,惟現時部分功能已被啟德體育園取代,未來紅館會否仍以舉辦演唱會為主。民建聯陳恒鑌亦關注日後會否保留紅館。

4月29日,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廖雁雄攝)

發展局表示紅館是香港歷史及文化的象徵,現階段沒有拆卸紅館的計劃,文體旅局正探討紅館未來的發展。

易志明關注交通擁擠

另外,當局計劃將旅遊巴士的泊車位置,由港鐵紅磡大樓附近遷至紅磡站以東近紅館的位置,以騰出空間改建為公眾休憩空間。自由黨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提醒,本來有大量旅遊巴在尖沙咀梳士巴利道泊車,加上星光大道有很多遊客,該區一度非常擁擠,直至移到紅磡站附近才有所舒緩,現時既然搬遷,當局要注意紓緩交通擁擠的問題。

他又指,有市民反映紅磡站的行人通道保養差,尤其冷氣不足,抽氣扇灰塵大,希望政府派員跟進。

4月29日,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廖雁雄攝)

何珮玲表示,發展項目財政評估顯示計劃可行,下一步會加強研究經濟效益,力求更有新意,亦會為預留規劃空間做維修設施、詳細研究旅遊巴泊位問題。

4月29日,旅遊界姚柏良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立法會直播)

姚柏良倡維港遊上落點伸延至紅磡

旅遊界姚柏良建議,短期內應利用好前紅磡鐵路貨運碼頭,服務維港遊的船隻,因為現時這類船隻的上落點集中在尖沙咀鐘樓一帶,導致人流擁擠。長遠來看,要解決紅磡海濱一帶的行人設施問題,例如將港鐵紅磡站、紅磡海濱、尖沙咀天星小輪,發展成為黃金路線,提高暢通度。

4月29日,香港新方向議員張欣宇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立法會直播)

張欣宇倡設鐵路文化體驗館

香港新方向議員張欣宇指出,整份計劃雖然由港鐵公司操刀,但卻缺乏鐵路元素,他指紅磡有舊路軌、月台、火車等資源,建議當局加以利用,藉今次重新開發的機會設計鐵路文化體驗館,發展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