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海濱新地標|打通尖東 建50層商住大樓 近海打卡位明年開放

撰文:林遠航
出版:更新:

政府計劃發展港鐵紅磡站及周邊用地,並將附近海濱發展新地標,興建遊艇泊位及娛樂設施等。其中,發展局計劃在海濱興建50層的商住大樓,並計劃在天台加入觀景設施、空中步道等,並興建低矮低密度綜合娛樂商業設施,期望打造成新地標。另外近星光大道的尖東海濱,會建親水板道,對出海面亦會提供200個遊艇泊位,及浮台等水上休閒設施。工程預計2035年完成。

另外,前紅磡鐵路貨運碼頭南端的臨海用地,在長遠工程開始前,會發展成臨時休憩用地,目標明年第一季開放。

發展局計劃改建紅磡站及紅館一帶,以及在海濱發展新地標,興建遊艇泊位及娛樂設施等。(立法會文件截圖)
發展局計劃改建紅磡站及紅館一帶,以及在海濱發展新地標,興建遊艇泊位及娛樂設施等。(夏家朗攝)
發展局計劃改建紅磡站及紅館一帶,以及在海濱發展新地標,興建遊艇泊位及娛樂設施等。(夏家朗攝)

傾向將整幅土地一次批出 預計總共建築費用為100至200億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提出發展港鐵紅磡站及周邊用地,並將紅磡及尖東海濱發展新地標,發展的土地面積約為14公傾,連同10公頃海面,合共24公頃。政府有意將整片土地一次過批出,預計總共建築費用為100至200億,由中標公司負責。

前國際郵件中心用地將興建約50層高商住合兩用大樓

在海濱一帶,前國際郵件中心用地將會興建一幢商住合兩用大樓,高約230米,即約50層樓高,最高一層考慮提供空中步道、滑索,以及觀景台等娛樂設施,讓市民觀賞維港。

定於高約230米考量是觀賞煙花最理想高度

當局發言人指,選擇230米這個高度,是因為考量到看煙花時景觀,以及香港潮濕天氣,稱250米以下是較理想的觀賞高度,「係咪話最高就最好?我哋又覺得唔係嘅」。至於這個50層樓高的大樓有多少是住宅,多少是商用,發言人表示,暫時未有詳細分布。

前紅磡鐵路貨運碼頭的臨海用地,會發展為綜合娛樂商業設施,採用低矮低密度建築。(立法會文件截圖)
在長遠工程開展前,閒置的前碼頭用地會發展成臨時休憩用地,目標明年第一季開放。(立法會文件截圖)
在長遠工程開展前,閒置的前碼頭用地會發展成臨時休憩用地,目標明年第一季開放。(夏家朗攝)

至於前紅磡鐵路貨運碼頭的臨海用地,會發展為綜合娛樂商業設施,採用低矮低密度建築。當局初步構想於設施的頂層設置戶外露天餐廳及公共空間,用地的最南端將發展成為打卡和活動廣場,預計會成為欣賞維港煙花的景點。另外,部分臨海用地則留作住宅發展,預計會有數幢高90至105米的大廈,共可提供1,300個私人住宅單位。

在長遠工程開展前,閒置的前碼頭用地會發展成臨時休憩用地,目標明年第一季開放,工程費用由政府負責,預計需幾千萬元。

當局計劃在紅磡繞道的臨海路段底下設180米長的親水行人板道,連接紅磡和尖東的海濱長廊。(夏家朗攝)
當局計劃在紅磡繞道的臨海路段底下設180米長的親水行人板道,連接紅磡和尖東的海濱長廊。(夏家朗攝)
當局計劃在紅磡繞道的臨海路段底下設180米長的親水行人板道,連接紅磡和尖東的海濱長廊。(夏家朗攝)

紅磡繞道臨海路段底下設180米長親水行人板道

至於尖東海濱,當局計劃在紅磡繞道的臨海路段底下設180米長的親水行人板道,連接紅磡海濱長廊,以及臨海用地的綜合娛樂商業設施。當局發言人形容,擬議板道比現時的東岸板道更接近海面;預計需要進行填海工程。

行人板道對出提供200個遊艇泊位

行人板道對出的海面,則會提供200個遊艇泊位,及浮台等水上休閒設施,遊艇泊位由會所營運。當局指,維港範圍內設世界級遊艇停泊設施,配合岸上零售、餐飲及娛樂設施,可以吸引高消費旅客到訪。

項目預計2035年完成 下周二起諮詢公眾

當局預計,海濱一帶項目預計會於2035年完成。下周二起,當局會展開兩個月公眾諮詢,並爭取2026年下半年展開法定程序。

發展局計劃改建紅磡站及紅館一帶,以及在海濱發展新地標,興建遊艇泊位及娛樂設施等。(立法會文件截圖)
發展局計劃改建紅磡站及紅館一帶,以及在海濱發展新地標,興建遊艇泊位及娛樂設施等。(立法會文件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