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工聯會黃國倡立會增大灣區代表 選委會5大界別各8人入議會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中央大幅修改香港選舉制度,立法會和特首選舉委員會組成勢迎來大變動,包括立法會在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以外,增設選舉委員會組別,而選舉委員會亦會重新劃分為5大界別,最終方案有待全國人大常委會揭盅。
全國政協委員、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居粵港澳大灣區港人在議會缺乏民意代表,建議在選舉委員會及立法會內增設大灣區議席。
黃國又倡議,倘選委會組別未來佔立法會40席,可把有關議席平均劃分予選委會5大界別,各界別佔8席,以確保勞工基層界會有代表晉身議事堂,體現均衡參與原則,「純粹(選委會)1500人入面任揀嘅話,我覺得我哋勞工階層唔會佔主導,選出嚟都未必係我哋。」

黃國:立法會21萬人1議席 大灣區50萬港人應至少有1代表

黃國指出,中央及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但香港與大灣區在醫療及稅務制度上仍存在不協調的地方,例如目前香港醫療福利不可在內地使用,居大灣區港人被逼回港治療,舟車勞頓;若父母到大灣區定居,在港子女無法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黃國說,社會對居大灣區港人關注度不高,政府「積極不干預」,如同讓居大灣區港人「自己執生」,因此認為需要在選舉委員會及立法會增設大灣區代表,維護居大灣區港人權益。他指出,現時立法會約21萬人選出一個議席,而大灣區約有50萬港人居住,至少應有一名議員代表。

揚言爭立法會內選委會議席 倡5大界別各佔8席

政圈就立法會組成有不同建議,「333」、「432」及「522」方案各有支持者。黃國說,立法會3大組別的議席分布模式並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勞工基層所佔的比例。他形容,中央改革香港選舉制度是「做大個餅」,工聯會將努力爭取更多議席,除了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外,亦希望在選委會界別佔一席位。他指,改革後的選舉制度要體現均衡參與,各階層各得其所,建議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席按比例劃分給選委會不同界別。

他說,假設中央最終採用「432」方案,選委會界別佔立法會40席,如果平均劃分給選委會5個界別,各界別可有8席,讓處列第三界別的勞工界和基層界也可分得議席,以確保各界別均衡參與,「純粹(選委會)1500人入面任揀嘅話,我覺得我哋勞工階層唔會佔主導,選出嚟都未必係我哋。」

+3

批政府偏重商界 料將來會調整

建制派過去一直佔議會多數,但爭取政策時未必事事成功,例如民建聯、工聯會等政黨力爭的臨時失業援助金多次被政府拒絕。黃國認為,原因之一在於政府施政偏重商界,期望選舉改制後會有新一番景象,「中央對香港思路很清𥇦,香港未來施政要兼顧各階層利益,不只是偏向商界,以前商界影響力太強,主導香港政治、經濟及社會民生。」

他舉例,政府動用900億元公帑推行「保就業」計劃,用上逾百億元救國泰和海洋公園等,卻不願拿出150億元推出緊急失業援助金,令到「打工仔」非常不滿,料政府施政偏向商界的問題,將來會有調整。

中央出手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有人認為是香港民主倒退,黃國稱,政治民主化與改善民生不能劃上等號,「愈是民主化,社會愈動盪、不穩定,凡事議而不決,變成純粹爭拗。」他認為,大眾應打破直選比例增加有助改善民生的迷思,強調任何選舉制度也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解決社會民生問題,令市民安居樂業。

他相信,選舉改制後議會內的政治爭拗將會平息,議員可專注做實事,但同時市民會對建制派有更高要求,建制派要提供具針對性、有效的建議。他形容,政黨提出訴求是「開支票」,成功落實訴求才是「兌現支票」,建制派要「做到嘢」,不可「得個講字」。

工聯會提「新時代 新工運」綱領 擴展大灣區服務

工聯會近日提出「新時代 新工運」的新綱領,黃國表示,工聯會未來會因應新時代轉變,改善服務,例如考慮增設電競工會、應用程式外賣員工會等。在大灣區方面,工聯會將加強並擴展服務,例如增設關心長者服務;爭取「港人港藥」、以醫療券購買內地醫保、在內地三甲醫院使用香港醫療福利,以及籌辦青年大灣區實習計劃等。

為白領設專科醫療中心 強化專業培訓課程

黃國續指,除為基層工人提供醫療服務外,工聯會計劃將服務擴展至文職白領,設立專科醫療中心,「法國醫院的服務,65折的收費」。另外工聯會將改善專業培訓課程,糾正以往偏學術化的模式,加強課程的實用性,助「打工仔」應對時代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