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協須回歸初心聚焦教育 大是大非不能再「騎牆」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內地官媒新華社、《人民日報》日前炮轟教協,特區教育局隨即終止與教協合作關係,教協連日有行動回應,包括設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承諾今後聚焦教育等,似有「示好」意味。
教協作為教育界最大工會,在業界有一定代表性,但過去10年參與政治愈來愈多,被批評變成「政治組織」,如何及早調整、重新定位,成為教協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文憑教師風波下成立 金禧事件揭學校管理問題

作為接近50年歷史的工會,教協在教育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72年,港英政府下調文憑教師入職薪級點,引發教師罷課,教協在事件期間申請註冊,1973年正式成立,由司徒華擔任會長。

教協「省招牌」的事件,必數1977年金禧事件。當年2月,司徒華陪同3名教師,向廉政專員姬達提出調查寶血會金禧中學的財政問題,校方其後向多名教師發出警告信。事件導致一場學生運動,寶血會退出經營之後新任校長上場,情況更加混亂,經過一年多仍未有改善,教協遂聯同其他團體,1978年在維園舉辦民眾大會,提出「先復校,後調查」。及後港督麥理浩成立調查委員會,並接納教協建議,成立五育中學聘用原金禧中學教師,又着手檢討資助學校的管理問題。

由此可見,教協的初心就是幫助業界爭取權益,亦是該組織的最大使命。

「和理非」拒與暴力割席

然而,近年在政治大環境之下,教協政治參與愈來愈多,無可避免令人質疑已成為政治組織。就以2019年修例風波為例,有人提出「不分化、不割席、不篤灰」,但教協這類「和理」典型組織被這個勢頭牽着走,遇到過火情況例如暴力事件亦不敢譴責,反而模稜兩可、選擇「騎牆」,某程度上助長激進勢力壯大。中央近年其中一大不滿,就是「和理非」組織不敢與暴力割席。

中央清除本港激進勢力之後,最新矛頭指向教協,從官媒發文到教育局四大措施,都可以看出今次手段之嚴厲。

教協聲明及會員信 表明立場「去政治化」

教協在官媒批評當日下午即發出聲明,重申教協是促進教育專業發展和維護教師權益的組織,一向關心教育和師生福祉,重視學生安全,沒有煽動學生示威。教協自創會以來,關心國家民族的發展,反對港獨,又說展望未來,教協將不斷聆聽社會各界聲音,與會員及各界溝通,做好教育專業工作。

幾日後,教協向全體會員發信,指今後將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的工作,全力做好工會的本業,服務會員,並繼續為會員提供多元化的褔利服務。教協連日亦有實施行動,包括退出職工盟和國際教育組織(Education International),實行「去政治化」,又成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籌備活動推動教師正面認識中國歷史、國情和文化,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教協過去有不少關注業界情況的行動、調查▼

+2

作為行業領導工會,教協需要拿出勇氣改變,認清政治現實,作出行動回應批評,這不是「輸」或「贏」的問題,而是形勢上必須作出的抉擇。

教協近期以積極方式回應批評,說明教協管理層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要教協掌舵者有正確定位,這個老牌工會仍然可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