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宣布解散 將變賣物業、停止參與公共事務 馮偉華:壓力巨大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內地官方媒體早前連日發文狙擊教協,教育局之後隨即宣布與教協斷絕工作關係。有教協內部消息向《香港01》證實,教協決定宣布決定解散。
教協下午舉行記者會,教協會長馮偉華解釋,教協過去一星期一直希望以不同方法延續會務,但仍然有來自四方八面的批評,承受巨大壓力,上周的努力無用,唯有決定解散。他稱理事會已盡力尋找方案希望繼續服務,但看不到前景,故理事會一致決定解散,監事亦一致同意。
馮偉華表示,教協將立即啟動解散程序,有秩序、合理地完成解散程序,並召開特別會員大會。他表示,在解散過程中將盡量照顧200名教協全職員工,妥善安排員工應有權益,並將出售教協的物業,強調教協的財政十分穩健。教協即時停收新會員及續會,但已開始的課程將會繼續。

48年工會劃上句號 希望會員及社會理解

馮偉華表示,如果出售物業後,如有餘錢希望善待員工,不排除在法例要求以外設立特惠金,但詳情要在完成程序後落實。他又提到,堅守保密原則,會員資料將會銷毀,呼籲會員毋須擔心。

馮偉華指,教協走了48年要劃上句號是很大遺憾,希望會員及社會能理解,今次是艱難、無奈、痛心的決定,他們選了最穩妥的方案。

教協早前被教育局狙擊後,一度發表致全體會員信,公布今後將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的工作,全力做好工會的本業,服務會員,並繼續為會員提供多元化的褔利服務,「我們非常樂意虛心聆聽會員和各界的意見,努力做好會務工作,不斷求進」。不過,有建制媒體繼續發文表示「跳船自保」亦無用,要求依法跟進。

林鄭月娥曾批評教協騎劫教育界。(李澤彤攝)

1973年成立 金禧事件奠定地位

1972年文憑教師風波後,在1973年成立,首任會長為司徒華,1978年金禧事件奠定教育界最大工會地位。

1977年,寶血會金禧中學管理混亂,財政有問題,涉及款項多達25萬元。教協會長司徒華聯會該校教師向廉政公署報案,及後向教育署投訴。

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寶血會退出管理層之後,該校管理並沒有改善,引發更大型學生及社會運動,教協及其他團體在維園發起民眾大會,又向政府提出改善學校管理建議。最終政府接納教協意見,將該學校改組為五育中學,並加強監督學校管理。

金禧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學校管理問題。(資料圖片)

根據教協網頁,組織的立會宗旨有三項,第一為「教育專業團體,以推動教育改革,提高同工的專業精神為己任」,第二為「教師工會,以維護和爭取會員的合理權益,發展會員的服務為天職」,第三為「社會團體,以促進社會的民主、公義和進步,回饋社會」。

教協在1985年起參選立法局教育界議席,由會長司徒華及其他代表當選,回歸後立法會教育界議席一直由教協代表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