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譚耀宗:普選承諾不變惟須令中央放心 審查機制日後續存在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昨日(8月31日)對於香港民主發展而言,是個「特別」的日子。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下「8.31決定」,就普選行政長官方式一錘定音,但不為民主派接受,隨後引發79日佔領事件,翌年政改方案遭否決。經歷2019年以來連串政治風波,中央放棄過往政改「五部曲」,直接出手「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在後國安法、新選舉制度即將展開的今天,到底港人應如何看待未來的政制發展?未來香港民主路又將如何?

全國人大常委、基本法草委之一譚耀宗接受《香港01》專訪時坦言,由於過去20年來香港民主發展走上一條歪路,中央的善意遭人踐踏,有必要先撥亂反正,促進「良政善治」。他強調,《基本法》對雙普選的承諾始終未變,但新選舉制度需先運行一段時間,待「中央放心」過後,自有條件再談政改。他明言,「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不會改變,未來實現普選後,相關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如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等,需要繼續存在。

公民社會與民主路系列之二

譚耀宗表示,由於過去20年來香港民主發展走上一條歪路,中央善意遭踐踏,有必要先撥亂反正。(張浩維攝)

「一國兩制都破壞了 還怎麼實現民主?」

在今日香港談「民主路」,似乎已有點「明日黃花」的感覺。事關過去兩年香港經歷政治動盪後,中央先後出重手制訂《港區國安法》,社會政治氣氛高壓;在新選舉制度下,民主派參選門檻大幅提高。

只不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至今仍然存在;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勇今年3月表示,原附件一、附件二的「政改五部曲」不再適用,但中央對於「雙普選」目標「沒有任何改變」;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亦明確指,《基本法》第45條、第68條沒有改過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目標不變。

+2

譚耀宗指,完善選舉制度的基本目的,是將香港政制發展放回健康發展軌道,提到回歸廿多年來中央極力支持香港民主制度發展,於2004、2007、2010、2014年先後作過4次決定,為香港一步步達至《基本法》目標定下基礎,「只可惜,這番誠意受到一些人的破壞,特別當人大宣布『8.31決定』時,受到他們(反對派)的踐踏,要求撤回這個決定,更加發生79日的佔領事件。」

隨後幾年內,政治體制不斷受到衝擊,2019年修例風波後法治蕩然無存,更有人試圖利用選舉制度的漏洞「奪取管治權」,譚耀宗反問:「回歸以來原有的模式出現明顯的弊病,之前的歪路愈走愈遠,一國兩制都受到破壞,那還怎麼實現民主呢?《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就是針對以往問題出現的惡果,加以糾正。」他引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7月的發言「我們期盼那時的香港,民主制度有更大進步,法治更加完備,權利和自由有更充分的保障」,足見中央官員十分支持香港民主制度發展。

指確保全面管治權 人大自有新決定

承上,譚耀宗提到新選舉制度下,未來半年有3場重要選舉,現時只是起步階段,至起碼要先完成來屆的選舉,讓新制度實踐一段時間:「先讓(新制度的)效果出來了,強調好『愛國者治港』原則,選出來的人都是支持一國兩制、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及發展利益,同心同德為特區和國家做事,那中央就可以放心。中央從來都會按著香港人的意見訴求,逐步推動政制的發展,只是以往這些誠意被人踐踏。日後全面管治權確保好了,人大自然會作新的規定,讓制度健康理性地發展下去。」

他強調,一人一票普選不會即時解決所有問題,最重要的是促使政府的政策措施,永遠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以及做實事、解決社會矛盾,簡言之就是「良政善治」。他慨嘆,香港過往放太多注意力在政治鬥爭方面,官員每日要煩惱的,是想辦法和反對派周旋,希望這些情況日後不再出現。

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主席、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日前公布選委會選舉資格審查結果。(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料雙普選後資審會審核繼續存在:無執行機制始終會出事

在前述背景下,譚耀宗明言如未來香港實現民主普選,現時的一些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依然會繼續存在,「很多時我們都需要一些制度、機制,才可執行一些重要原則。有些原則,《基本法》包含在內,不是新事物,但沒有執行機制,終究也會『出事』。有了這些機制,就可防止有人借選舉破壞一國兩制,癱瘓特區政府,這是不能容許的。」

被問到是否意味資格審查委員會、國安委參與評核候選人資格將繼續存在,譚耀宗說:「我們一定要這樣考慮,正如就算沒有人犯法,也不代表我們不需要法律,總要有個執行機制,防止類似事情發生。正如23條,以前有人認為沒了也無問題,但最後發現長遠來說還是會有人乘虛而入。所以這些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一定要繼續存在,制度才得以完備、做到防範效果。」

冀選委會界別議員 凡事以大局為先不受制肘

提到「良政善治」,這自然是所有人對政府施政的理想。不過現實困難在於,即使不涉政治爭議,建制派對於民生政策也會有不同意見,尤其立法會功能界別涉及眾多業界利益,一些觸及商界利益但有利民生的政策最終都受到阻礙,如一手樓空置稅觸礁收場,消費者冷靜期、美容業監管等等,皆討論多年無實質進展。

譚耀宗相信在完善選舉制度後,以上情況可有改善,因新制度下立法會有40席由選舉委員會產生,在「量變帶動質變」下,可更加從香港大局出發考慮政策:「對於政府政策,社會有不同意見是很自然的,以往因政治目的被故意拖延是另一回事。直選議員對地區問題特別關注、功能界別因緊張業界利益,往往造成一些爭拗。完善選舉制度後,有40席經選委會產生,我希望他們可多從大局出發,不一定要被地區或界別意見影響太多。」

過往兩年香港社會撕裂情況空前,不止民主派,建制派其實也有激化現象,通過在網上不斷挑動社會矛盾吸引注意、撈取政治資本。作為民建聯會務顧問的譚耀宗提醒,香港未來不能再只靠政治鬥爭運作下去,要在民生政策上拿出實質成績,正如民建聯現時也要求每位立法會議員提出具體的政策倡議、設立「賢路」人才庫〝「任何陣營也會有人的言辭帶有刺激性。如果有些人言論過火了,在社會、網上會被批評、受教訓,總結經驗。最重要的還是接納不同意見,肯講說理,不要流於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