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政府福利開支大增 葉劉:扶貧成果「派」出來 學者倡加稅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任期最後倒數,本屆政府在不同政策範疇大灑金錢,截至今年3月底,政府財政儲備預計有9,467億元,較政府接任時約9,500億元僅輕微減少。不過,細看今政府用錢可謂「無停手」,應對新冠疫情花費固然以千億元計,就算基本開支亦是有增無減,特別是社福、醫療方面實在是花錢如流水。

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政府花錢雖多,但未能達到目標,例如教育開支龐大,但培訓出來的畢業生與就業市場不匹配,而社福開支之中涉及大額派錢,形容扶貧成果是「派」出來的,並非真正協助市民擺脫貧窮。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不必太擔心政府財政儲備,指香港經濟結構與其他地方不同,而政府財政能否維持穩健,關鍵是看一個行業是否興旺。

防疫抗疫基金累計注資2,509億

根據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本屆政府接任時的財政儲備超過9,500億元,2018至19年度更達到1.17萬億元新高。不過隨着新冠疫情爆發,政府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高達2,509億元,以及推出大規模逆周期措施。單單在抗疫方面,足以讓財政儲備「打回原形」,《財政預算案》預計,本屆政府屆滿時,財政儲備將維持約9,467億元,較接任時減少約100億元。

防疫抗疫基金累計注資2509億元。(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疫情影響政府收入 地價收入波動影響大

香港政府收入向來分為幾大部份,以2021至22年度計,整體收入有6,827億元,利得稅佔23.3%,印花稅佔14.8%,薪俸稅佔10.7%,而地價收入約1,411億元,佔20.7%。當中地價收入尤其波動,視乎該年的賣地情況,如2020至21年疫情爆發後第一個完整財政年度,地價收入就僅有887億元,佔整體收入比例亦下跌至15.7%。

2021至2022年,政府收入修訂預算由前一年的5,642億元,大增至6,827億元,較原先預算高出15.5%,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主因是地價和利得稅收入較預期多。新冠疫情令本屆政府財政儲備波動,從收入與開支細項可見一斑。

莊太量表示,雖然經濟好時會有聲音要求派錢,但政府應將資金優先撥給各項基金,以應對經濟逆境時的開支。(資料圖片)

莊太量倡設基金、加印花稅

「好在香港有錢剩」,莊太量多次提到,香港是「好天斬埋落雨柴」,意指在經濟好景時政府有大量收入,以備經濟轉差、疫情或其他不時之需。外界常指政府賣地金額多少,對於政府財政預算有很大影響,但莊太量不擔心賣地收入不足;至於薪俸稅,香港有不少打工仔不用交稅,亦只佔整體收入的10%,影響不大。

他認為,如果政府要增加收入,可以考慮增加印花稅,認為印花稅是「無痛稅」,來香港做金融交易的企業,就算加稅亦會照樣來港買賣,亦對市民無大影響。

經濟好的年頭,香港政府可錄得千億元盈餘,莊太量指前,幾年政府設立「未來基金」等,正正就是「好天斬埋落雨柴」的表現;如要應付未來的疫情或其他災難,政府可設立長期的防疫基金及其他基金,在經濟好時注資,危機來到就有錢可用。

本港教育開支不低,2022至23年度預算突破千億元。(資料圖片 / 蘇煒然攝)

本屆政府經常開支增近三成

本屆政府經常開支大增,由2017至18年度的3,618億元,大升至2020至21年度4,671億元,增幅有29.1%。當中升幅最大的是教育、社會福利和衞生開支,佔經常開支的58%。

教育開支增加21% 22至23年度突破千億

教育開支方面,2021至22年度修訂預算為971.71億元,較2017至18年度(按2018至2019年修訂預算計)的801.41億元上升21.25%,2022至23年度預算更突破1,000億元,達1,019.36億元。

葉劉淑儀認為香港教育開支雖大,但成效不佳,提出應推廣職專教育。(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教育開支雖大 葉劉批成效不佳 倡推廣職專教育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政府教育開支無疑龐大,但資源未能善用。她舉例,現時中學生畢業後都想升讀大學,職專教育卻少人報讀,「部份學科只有幾個學生,有啲更加無人讀」。另一方面,部份行業其實只需要高級文憑學歷,例如汽車維修、船隻維修,而且收入不錯,「好過某啲大學學科畢業生」,認為自資報讀大學,不如選擇修讀職專學科。

目前的升學路徑不單令學生傾向以「讀大學」為唯一出嚟,亦令很多行業缺乏新血補充,就連近年焦點的資訊科技(IT)行業,部份工種亦面臨缺人的問題。因此政府花月很多錢,但成效一直不佳。葉太表示,要改變這個情況,政府要向家長和學生解釋,其實職專學科也有很好的出路。

衞生開支980億 不計防疫抗疫基金撥款

政府衞生開支亦持續增長,2021至22年度經修訂預算為980.15億元,較2017至18年度712.34億元,增長37.6%。該預算並不包括防疫抗疫基金的撥款,而是公營醫療系統、地區康健中心等醫療方面的經常性開支。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去年在網誌表示,雖然安老服務開支大增,但仍然是「追落後」。(資料圖片)

社福開支大增49% 羅致光指安老開支僅追落後

至於增加得最多的是社會福利經常性開支,由2017至18年度的653.5億元,大增49.1%至2021至22年度經修訂預算的974.49億元,《施政報告》更透露最終開支金額達1,057億元,升幅達62%。以政府各項開支計算,單單社福一項已佔政府整體經常開支約兩成。

社署開支佔社福經常開支超過九成,翻查該署數據,增幅最大的是安老服務,較政府接任時增加89.3%。不過,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去年在網誌表示,就算有如此大的增幅,安老服務仍然只是「追落後」。

葉劉:扶貧成果僅因派錢 質疑可否持續

葉劉淑儀認為,現時的支援貧窮成果只是派錢的結果,質疑是否可以持續。政府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並與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合併,以較高者為準,又上調綜援,葉劉淑儀指都是派錢的措施,未能提供技能讓市民自己脫貧。

葉劉淑儀是立法會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主席,她引述會議內容指,議員對於政府貧窮定義有爭論,指以住戶收入中位數計算比不準確,例如部份家庭收入高於中位數但住在劏房,而單計收入、不計資產亦有不足。她指,聯合國貧窮定義包括「缺乏尊嚴地生活」、要有安全感等,政府花很多錢在扶貧工作,但未能達到目標。

隨着人口老化,社會福利和醫療衞生開支,預計會持續上升。(資料圖片/香港01記者攝)

人口老化退休高峰 開支料再有增長

人口老化是本港社福開支特別是安老開支最大的挑戰。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口持續增加,截至2021年底,65至69歲人口有50.77萬人,佔整體人口的6.9%。60至64歲的組別有614.4萬人,佔整體人口8.3%。而55至59歲有61.87萬人,佔整體人口8.4%,是人數最多的年齡組別。可見香港已踏入退休人口的高峰期,社福和衞生開支必定會有增加的壓力。

由於人口老化等因素,可以預計未來政府的社會福利和醫療開支將會繼續上升。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亦預告,2022至23年度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開支,佔經常開支的比例會由58%提升至60%,達到3,416億元。其中衞生開支預期較2017至18年度增加超過1倍。社會福利經常開支預算亦再按年上升超過一成,達1,118.13億元。

葉劉淑儀認為,醫管局需要改革,以增加效率和提高公營醫療人員士氣。(資料圖片)

倡提高醫療效率 葉劉:醫管局要改革

葉劉淑儀指,回歸後特區政府支出增長長期高於收入增長,「使錢多過搵錢」。1997至98年度政府經常開支為1,494億元,大增至2021至22年度達到4,671億元。她指政府經常開支多年來大幅增長,擔心如此大的金額是否可以持續。

然而隨着更多人踏入退休年齡,福利、醫療開支難以減少。葉太建議醫管局要改革管理,不能只問政府拿錢,還要增加效率。她說香港公立醫院醫生薪酬與美國相比並不低,亦好過英國,但人手持續流失,認為重要的是要維持公立醫院員工的士氣。

莊太量表示,只要金融行業情況,繼續有增長,香港可以應付未來政府開支增加。(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學者不擔心結構性財赤 因金融發達支持收入增長

莊太量則不擔心政府開支增長,亦不認為會出現結構性財赤。他說香港的經濟結構特別,其他地方以製造業、零售業為主,中小企很重要,但香港的支柱產業是金融業,因此雖然過去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緩慢,但政府財政收入一直上漲。

他建議研究政府經濟收入時,特別要重視金融行業情況,指近年政府收入上升,很大程度是因為國際機構、大型銀行在香港進行金融交易。由於金融交易對香港財政十分重要,莊太量認為,政府一定要有政策方便企業來港做金融交易,提到防疫政策阻礙外國人才來港,或會削弱香港這方面的優勢。

另外,莊太量提到,《基本法》第107條除了要求特區政府財政預算要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亦提到財政預算要與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相適應。他笑言,香港GDP增長一直低迷,經濟體接近3萬億元,但金融交易發達令政府收入增加,「谷大」財政預算,令財政預算佔GDP比例愈來愈大,「唔知有無違反《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