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專訪.三|終於有產業政策!李家超:主動出擊不坐等國家優待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比較破格的地方在於,我開始有產業政策了!」行政長官接受香港01專訪,談及往屆政府較少觸及的「產業政策」時滔滔不絕,認為這是「破解社會經濟深層次矛盾」的一大方法。他形容自己是「現實主義者」,儘管現有產業政策未必很成熟,但必然會在落實過程當中慢慢改善,從而幫助市民和企業更好適應社會轉型,同時推動整個特區政府建立「主動有為的做事作風」。至於坊間對於產業政策的三大迷思,包括認為產業政策等同政府干預、主張集中資源維持傳統優勢、擔心產業升級淘汰低端人口,李家超認為任何極端主義都不適用;而他不求將所有人一體化、單一化、簡單化,但會以務實主義衡量整體利益,帶領香港穩中求變。

特首李家超專訪系列五之三

李家超形容自己是「現實主義者」,儘管現有產業政策未必很成熟,但必然會在落實過程當中慢慢改善,從而幫助市民和企業更好適應社會轉型,同時推動整個特區政府建立「主動有為的做事作風」。(羅國輝攝)

「我開始有產業政策了」

「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對於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七一在港重要講話這一席話,作為特區首長的李家超,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以「重奪土地供應主導權」和「產業政策」作出回應。

李家超接受香港01專訪時強調,政府只有「重奪土地供應主導權」,才能主動推動產業多元發展——這對於中央提出香港必須「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和「破解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兩大要求來說十分關鍵,「因為香港其中一個深層次矛盾,就是我們的產業發展較為集中於某幾個,固有產業就是固有產業,沒有新產業。」

「《施政報告》比較破格的地方在於,我開始有產業政策了!」談及往屆政府較少觸及的「產業政策」,李家超滔滔不絕地指出,當局會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針對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策略性產業給予相應優惠政策、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完善產業生態圈建設等等,「你(香港)如果不這麼做,就只會被整個世界淘汰!」

李家超強調,政府只有「重奪土地供應主導權」,才能主動推動產業多元發展。例如文化產業,他在《施政報告》提出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完善產業生態圈建設。(資料圖片)

「政府有責任幫助大家應變」

「有了產業政策,香港整體發展是否就能更加平均?就是我們可以向高端發展,那可以帶來什麼好處?大家的收入就會有所提升。」李家超在自問自答當中重申,政府絕對有責任幫助市民和產業應對社會變化,「我們的基礎教育需要有相關考慮,我們需要幫助年輕人提升競爭力,我們需要幫助一些有相當年紀的勞工進行再培訓,這些目的是什麼?是想讓每一個香港市民能夠享有公平的機會,盡量分享社會的整體發展利益。」

除此之外,李家超也希望透過產業政策推動特區政府建立主動有為的做事作風。他特別提到在《施政報告》建議成立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至少涉及兩種治理作風的改變:首先,除了《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之外,「希望能為香港主動爭取更多機遇,不只是(等待)國家給予我們什麼優待」;其次,委派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擔任副組長,「希望能夠集結整個政府的力量,凝聚社會的共識」,在機遇當中推進產業,為香港爭取最大得益。

公道點說,特區政府不是從來沒有產業政策,但確實沒有一任行政長官像他這樣積極——早於2009年,時任特首曾蔭權已經提出六項優勢產業(文創、醫療、教育、創科、檢測及認證、環保),但認為政府只需提供有限扶持,就可幫助業界解決發展障礙;至2012年梁振英出任特首後,更針對產業政策成立高層次跨部門委員會,銳意針對航運、旅遊、專業服務、製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等制訂全面產業政策,但也認為政府只需配合業界需要,隨後的產業政策亦被詬病欠缺藍圖、力度不足、零零散散——有了前車之鑑,明顯不只是「配合」而更想是「引領」產業發展的李家超,會不一樣嗎?

坊間對於產業政策的三大迷思,包括認為產業政策等同政府干預、主張集中資源維持傳統優勢、擔心產業升級淘汰低端人口,李家超認為任何極端主義都不適用。(羅國輝攝)

「極端主義並不適用」

「我現在產業政策是否很成熟?肯定是在過程當中不斷改善的!」李家超有備而來,自言是「現實主義者」,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會在實踐當中不斷改進。

不過,除了改變政府的治理作風,更加棘手的是改變社會尤其業界對於產業政策的迷思,包括認為產業政策等同政府干預、主張集中資源維持傳統優勢、擔心產業升級淘汰低端人口。被問及將會如何幫助社會解放有關思想,李家超表示「任何極端主義都不適合」,因為任何極端主義只會考慮單方利益,而中國人的智慧講求「無過無不及」。

「將問題極端化,其實也是在簡單化問題,如果問題是如此簡單,那就可以交給電腦來做所有決定。」李家超重申,「社會問題很複雜,我們除了理性處理問題,也需要感性處理問題,因為我們不是在處理死物,是在處理活生生的人,700多萬市民,每個人都是有感情,有自己的價值觀的」,所以他不求將所有人一體化、單一化、簡單化,但會以務實主義衡量整體利益,並且特別照顧少數和弱勢社會的利益,帶領香港穩中求變。

李家超自言的務實主義,還會怎樣體現在施政當中?中央強調「香港必須堅持行政主導體制」,能否幫助特區政府明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責任?怎樣理解社會對於「資本主義」變與不變的疑慮?會否借鑑中國共產黨實踐「自我革命」,做好「港人治港」?如何解釋「免針紙司法覆核風波」的法律爭議?又如何回應對於防疫措施存在「雙重標準」的質疑?訪問尾聲,他一度眼濕濕,究竟所為何事?敬請繼續留意香港01報道。

採訪:黃雲娜
攝影:羅國輝、梁鵬威
拍攝:吳雋、楊秉融、葉思雅、麥超億、黃俊傑、王浩雲、王朝滔
剪接:葉思雅、趙錦添
後期美術:賴文傑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