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中心|黃錦輝:半導體等是港強項 邱達根:國家實驗室吸人才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香港與內地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加快建設香港成國際創科中心。《香港01》邀請三位具創科背景立法會議員探討如何具體落實《安排》,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認為半導體、AI金融、生物醫療是香港強項;身兼商湯科技顧問的尚海龍倡國家出資購科研裝置在港落地做研究;代表科創界的邱達根認為在港設國家實驗室有助吸引人才。

特首李家超正在北京訪問,他昨日(15日)與國家科學技術部長王志剛見證了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日(15日)與國家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安排》有六個合作重點包括︰

一、深化科研合作,提升香港創新科技能力。
二、推動創新資源共享,深度融入國家創新網絡。
三、助力科研成果轉化,培育壯大香港與內地高新科技企業。
四、促進人員交流,開拓香港青年在創科領域的發展空間。
五、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加速構建香港成為國際科研之都。
六、強化統籌協調,完善兩地合作保障機制。

黃錦輝以河流比喻科研發展過程

國家全力支持香港建成創科中心,香港又應如何去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呢?兩會期間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新組建的科學技術部承擔。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表示,相關改革意味國家的科研發展從此由中央層次推行,相信未來會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內地的合作:「香港政府要大力吸引內地公司同人才。」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表示,兩會期間通過科技部重組,他認為這意味國家的科研發展從始由中央層次推行。(廖雁雄攝)

黃錦輝又指,隨著國際形勢改變,國外磨擦升溫,國家依賴內循環以修復疫情遺留下來的影響,但未來更要做好科研發展,以達至自主自強。而香港在這個過程中,正扮演「對外」的角色。

至於何謂「對外」的角色,黃錦輝解釋時以「河流」比喻研發至產品量產的過程,他指「上游」階段:香港可吸引更多商家來港設實驗室,同時吸引更多國內、外的科研人才來港,專注初步研發工作,「混合各地人才,因為海外科研人才對科研圈子有唔同認識,嚟到香港聚集一齊,可以令到香港科技國際化」。

至於「中游」階段則是將研發所得的技術轉移至內地製成成品「試水溫」,若反應良好再量產。最後,便是「出海」階段,利用香港的平台推廣至國際,香港在這個階段正好扮演重要的角色。

半導體、AI金融、生物醫療屬港強項

究竟香港哪方面的科研發展具備優勢?黃錦輝認為半導體、AI金融、生物醫療均是香港可致力發展的科研部分。他指香港擅長科技融資,這恰巧是內地科學家所欠缺的支援,也屬香港可利用的優勢,透過連繫多個融資渠道,探索投資機遇,帶領內地科研人才一同發展。

尚海龍倡國家購裝置 香港落地研發

而身兼商湯科技顧問的另一立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尚海龍指,港府早於2018年已與科技部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惟過去因疫情及社會事件影響,不少計劃最終未能「落地」,今次再簽署《安排》意味國家十分重視與香港合作的科研發展。

不過,尚海龍坦言,香港非大市場,要成為創科中心必需與國家合作,統一香港與內地的市場,使本港科研產品化、市場化。

尚海龍他認為,若國家的科研裝置,如天文望遠鏡、電子對撞機、‎量子檢測機器等可與香港共享,必定能大力推動本港科研發展。(資料圖片)

他認為,若國家的科研裝置如天文望遠鏡、電子對撞機、‎量子檢測機器等,可與香港共享,必定能大力推動本港科研發展。他建議,如香港有足夠的土地,國家不妨以「資金過河」形式,購買科研裝置並設置於港,開展研究項目;人才培養方面,他建議擴大交流項目,讓香港學生到國家科研院實習,甚至兩地學校共同申請研發項目,協力發展。

邱達根指在港設國家實驗室有助吸引科研人才(資料圖片/邱達根fb專頁)

邱達根:國家助港發展大型科研項目

科創界議員邱達根認為,香港科研正值需要國家給予發展機會的階段,他解釋指香港的科研成果及能力可以吸引世界人才,但過往只依賴學校的科研項目,難以大量招攬人才。惟倘若國家協助香港發展大型項目,不但在人才招攬上事半功倍,更對本地人才培養有幫助。

至於香港科研人員可以‍‍承擔哪些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邱達根認為不是香港「可以」承擔哪些項目,而是國家「畀咩課題香港」:「香港不同範疇的科研也十分出色,重點在於國家希望香港從哪一方面協助研發。他又指若香港可再設「國家實驗室」,相信可以吸引上千科學家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