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開齋了! 馬拉式Open House如過年 傳統美食款侍

撰文:蔡欣恩
出版:更新:

是年7月6日於我和你,就像普通一個平凡日子,但對於佔全球22%人口的穆斯林來說,從6月6日起齋戒了一整個月,終於可再一次宣告意志力打勝仗,然後在陽光底下吃一頓心滿意足!
攝影:潘思穎、李孫彤

Sham(左)與領事夫人口中念着「Maaf zahir dan batin」,請求對方原諒一年裏有心或無意犯過的錯。

Open House如拜年

開齋節正日的早上,穆斯林們都上清真寺祈禱,據說尖沙咀港鐵站擠得水洩不通。下午,馬來西亞駐港總領事館在宴會廳舉辦「Open House」,大抵是領事館全年最熱鬧的一天,總領事Tengku Dato’ Sirajuzzaman拿起咪高峰,高呼「Selamat Hari Raya Aidilfitri!(馬來語,即開齋節快樂)」眾人便魚貫到自助餐桌前拿食物。穆斯林與非穆斯林賓客在同一屋簷下,吃着馬來西亞糕餅與熱葷;領事館官員則猶如花蝴蝶穿梭全場,與賓客聊天;又有婦人拿住一疊「利是」,走到小孩堆裏,孩子說句開齋節快樂,成功將「利是」拿到手。我錯愕7月竟有如此奇景,難怪有人說開齋節十足華人的農曆新年。

馬來西亞香辣炒米粉加入蝦醬、豆醬、辣椒醬、番茄醬等炒成,非常惹味。

席間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香港分局長Norshamshida(Sham)向賓客介紹桌上的馬來西亞菜,像炒米粉、加多加多、馬來烤雞、巴東牛肉等,其中巴東牛肉以椰漿、南薑、黃薑、辣椒、香茅等多種香料搗爛,燜煮牛肉1至2小時製成,醬汁非常惹味。還有沙嗲醬與馬來糭(Ketupat),跟巴東牛肉都是馬來人過開齋節經常會吃的菜式。旁邊是甜食,馬來人辦Open House必定準備多款馬來糕餅(kuih),一粒粒似象棋般小巧,又有不同口味與顏色,綠色的是斑蘭味,又有雪白的椰子曲奇和黑黝黝的朱古力口味。還有許多蛋糕、榴槤布丁、椰青糕點與水果,總領事先生見我停下手,便叮囑我要嘗遍每一道菜才准許離開!Open House客人不吃得肚皮鼓鼓的,主人家會怪自己招呼不周呢。

(左) 做沙嗲醬要用到大量花生,其中一半搗成粗粒有嚼勁。(右)切成方塊的馬來糭,淋上沙嗲醬吃,富濃郁花生香味。
開齋節當天總領事的小兒子Tengku Aaron Qamar穿着新簇的傳統服飾,有些家庭還會一家大小穿同色衫出席Open House。

開齋菜馬來糭 白米喻心靈潔淨

大部分穆斯林都會回鄉與家人團聚,去年Sham一家也有回馬來西亞過開齋節,今年丈夫和孩子們都回家過節了,Sham卻因公務而離不開香港,開齋節的心情想必夾雜綿綿思念。吃到家鄉菜,要麼就把鄉愁緩解緩解,要麼就更被牽動。

幾天後她去總領事夫人Datin Hana Sakina家中的下午茶Open House,這次只有她們二人和領事夫人的兩個兒子。餐桌上有一大盆炒米粉、沙嗲醬與馬來糭,還有一些糕餅與水果。

炒米粉是用洋葱、番茄醬、辣椒醬、蝦醬、豆醬與牛肉炒成,鹹香惹味,澆少許沙嗲醬伴着吃更是滋味無窮。而沙嗲醬則用了一斤花生製成,先炒香去衣,一半磨成花生醬,另一半搗碎成粗粒,再與洋葱、香茅、辣椒、南薑、棕櫚糖、羅望子等同煮至滾起即可,難度不高,味道卻極好,有它人人都吃得下幾碗白飯。

交錯編成的糭殼象徵人類所犯的罪,內層白米則猶如齋戒月後重新被潔淨的心靈。

馬來糭的出現,源於馬來人向以米飯作主食,即使下田耕作或出遠門也喜歡㩦帶米飯,有人便發明將椰子樹葉或棕櫚葉織起來,製作出可便㩦的馬來糭。現今物資較充裕,大概沒人再帶馬來糭出外,所以一般只會在開齋節花時間製作。傳統做法是將棕櫚葉織成四角形糭殼,放入白米至半滿,再將糭的活結束緊,下鍋烹煮。交錯編成的糭殼,象徵人類所犯的罪,內層的白米則猶如齋戒月後重新被潔淨的心靈,純白如雪。

煮好後把它切成2吋厚方塊,由於米飯沒有調味,味淡而單調,所以一般會配上香濃的沙嗲醬吃。「沙嗲醬與馬來糭是我家必吃的開齋菜。如果在馬來西亞,開齋節前一晚婦女們會不眠不休地預備開齋節早餐,我們會用一個巨型鐵鑊煮巴東牛肉、沙嗲醬和馬來糭。大家分工合作,有人織糭殼,有人看火,有人洗米,邊煮邊聊很熱鬧。」領事夫人道。「傳統的做法,白米會吸收棕櫚葉香,即製即食,口感軟糯,非常美味。不過身處香港嘛,只能吃現成的將就將就。」見領事夫人買來的馬來糭以塑膠膜真空包裝,剪開包裝將糭切細,然後放入微波爐「叮」幾分鐘,真夠速食。

馬來人的Open House一般在住宅舉行,極少外出光顧食肆。一來開齋節所有馬來餐廳都會關門,二來當然是因為自己做的食物更溫暖。領事夫人告訴我,她最高峰試過一天參加10個Open House,當天就是不停的吃。被招待的客人只需帶幾封利是(duit raya)和一個空虛的胃就可以。

「請原諒我有意或無意犯過的錯失」

領事夫人說傳統婦女會在齋戒月兩星期前開始做馬來亞糕餅,現在多數人都買製成品。

起筷之前,Sham與領事夫人握着彼此雙手,二人輪流唸着:「Maaf zahir dan batin」 即是「請原諒我有意或無意犯過的錯失」。然後互相擁抱,接着她們的手放到眼睛前面,搧了幾下,將眼淚搧去。在開齋節裏,穆斯林會向家人朋友請求原諒,這也是最催淚的環節。Sham說:「我們一年裏面,總會有些時候,有意或無意間傷害了身邊的親友,但當你將自我放下,向家人承認自己有做錯的地方,並獲得原諒,彼此心中的芥蒂便一併消解,不快都煙消雲散。」「連真主如此高貴都肯原諒我們,身為人類就要更寬大了。」領事夫人接着說。

事實上,他們聽到開齋禱文從清真寺傳出,已經哭成淚人。「開齋節的意義是慶祝我們在齋戒月裏戰勝了慾望,包括食慾與色慾,在那整整一個月裏,我們的耐心和意志通過了考驗,心靈與肉體都被潔淨,所以是神聖的時刻。」齋戒月裏,他們往往要在日出前起床,像今年大約是凌晨3點,準備早餐,趕在4時1刻開始日出之前吃完,然後忍住飢餓到晚上7時許。困難嗎?「那只是很小的障礙,而且只是一年一度,Just go through it!」領事夫人非常霸氣地回應。她未到10 歲便開始奉守齋戒,早已視之等閒,而且跟其他穆斯林一樣,每年都期待着齋戒月的到來。

 

領事館在開齋節當天舉行Open House派對,無論來自何地、是否穆斯林都獲招待。

穆斯林兩大節日 開齋節與古爾邦節

穆斯林有兩大重要節日,一是在回曆10月(Shawwal,又稱獵月)的頭一天開齋節(Eid al-Fitr),以及在回曆12月(朝聖月)第10天的古爾邦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哈芝節,凡條件許可的穆斯林都要在聖城麥加朝覲後,宰牛、宰羊再與家人朋友和窮人分享。

而開齋節則是慶祝齋戒月圓滿結束,經典記載先知穆罕默德是在公元610年的回曆10月,真主安拉將古蘭經教誨降臨到穆罕默德,又命他以「使者」身分傳遞之。因此穆罕默德將這個最高貴神聖的月份定為齋戒月作為紀念。穆斯林在日出後到日落之前禁絕飲食並清心寡慾,一方面培養精神上的清明,強化對真主的信仰,二來讓穆斯林體驗窮人飢餓的滋味,養成同理心。開齋節一般會慶祝3至7天,除了在破曉後進食,又會好好沐浴淨身、穿全新衣服,然後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誦唸讚主詞。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