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無吐沙番茄湯變芝麻糊?網民揭真相5大吐沙法這種效果最強

撰文:余曉彤
出版:更新:

花蛤鮮甜美味,在湯底中加入新鮮蜆肉一同烹煮,鮮味隨即提升,可說是打邊爐不可缺少的配料。不過加蜆並不一定能提升湯底味道!近日有網民分享在家打邊爐的情況,指加入花蛤後紅色番茄湯變成黑色,被其他網民取笑升級成芝麻糊湯底、真正的「海底撈」。

死蛤一口泥 花蛤沒吐沙易變地獄料理

花蛤是火鍋的必備配料,看似絕不失敗的烚花蛤,網民竟然將它變成地獄料理!有一名網民在連登討論區求救,圖文並茂指打邊爐時加入花蛤後整鍋湯底變黑,如何是好?帖文一出引來網民熱議,一致認為因為內有死蛤,而且沒有吐沙而鬧出笑話,並提醒煮花蛤前一定要檢查清楚及用鹽水吐沙。若然浸泡鹽水過後仍然合實,基本上花蛤已死,殼內全都是泥。

網民分享在家打邊爐的情況,指加入花蛤後紅色番茄湯變成黑色,網民笑言升級成芝麻糊湯底。(連登討論區)

事主亦有解釋,魚檔姐姐指回家汆水便可,因此只是沖了水數次,便直接下鍋。根據網民的意見,事主細看花烚,發現盤底有條泥巴,就如大家所指的一樣。事後,事主換上了新鍋並用20克的鹽加水,將餘下的花甲浸泡鹽水吐沙,再次烚煮,湯底果然沒再變黑,而且花蛤亦順利開殼。

即使未吐沙,在盤底已發現不少沙泥。(連登討論區)

網民教煮花蛤步驟免吃沙 花蛤油蛤有分別!

對於事主沒有把花蛤吐沙,部分網民嘖嘖稱奇,雖然可笑但仍熱心分享煮花蛤步驟,避免事主重複犯錯。網名小酒正稱正常花蛤買回來需用淡鹽水浸泡1-2小時待吐沙,如非用作火鍋配料,事前最好分批白灼,以便篩走死蜆及避免成碟攬炒。倘若沒有吐沙,當有死蜆或者部分沒有吐乾淨,即成地獄料理。

生猛的蜆在吐沙過程中伸出吸水管和肉,一遇到刺激就會縮起。(資料圖片)

蜆有很多種,花蛤是最多人選用作火鍋配料之一,皆因味道最鮮甜且相對較少沙。不過花蛤細分下亦有很多不同種類,事主購買的屬油蛤,含沙量比花蛤多。筆者亦購買過油蛤,發現含沙量真的很多,儘管已吐沙3次水質依然混濁,白灼過後亦明顯有沙,需要沖水才可確保無沙。

如想購買花蛤而非油蛤可以靠外觀分辨,油蛤殼邊呈灰色,舌頭為淡黃;花蛤殼邊呈淡淡粉紅色,舌頭為蝦肉色。

5大蜆類吐沙法 哪種最有效?

前車可鑑,煮蜆之前必先吐沙,不然食到一口沙或者好像事主般成「海底撈」。坊間的吐沙方法有很多,之前有記者挑選了其中5個方法作實驗,看看究竟哪個最快最有效。5個實驗之中,各自都用上10隻花蛤,吐沙時間約為40分鐘。

5大蜆類吐沙法
1. 鹽水:1碗水大約加入1茶匙鹽。
2. 鐵器:放入鐵製品或者鏽鐵一同浸泡。
3. 鹽水加麻油:鹽水加入數滴麻油。
4. 暖水(不換水):採用60度以上的暖水。
5. 暖水(每10分鐘換水):每10分鐘倒入60度以上的暖水。

5大蜆類吐沙法:鹽水、鐵器、鹽水加麻油、暖水(不換水)及暖水(每10分鐘換水)。(資料圖片)

請按圖看各種方法的實驗結果:

+6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亦在官方facebook分享揀蜆和吐沙的小秘訣。他們指出,當蜆放入淡水時,或會因環境不適而緊閉外殼,因此要模擬一個像海水的環境,而吐沙的鹽水比例很關鍵,應在鹽度15ppt的鹽水中吐沙2小時,換句話說,水和鹽的比例應為1公升水配15分克(約1湯匙)海鹽,濃度比是次實驗為低。此外,吐沙時間亦不宜太長,當局指:「貝肉所含總游離胺基酸量,隨浸水吐沙時間增長有明顯降低趨勢。

台灣人叫沙白做「文蛤」,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分享了揀蜆和吐沙的小秘訣。(facebook:行政院農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