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魚市場】昔日賣鯪魚肉一個客夠供樓 武林高手揀魚如耍太極

撰文:黃美云
出版:更新:

看元朗魚市場大生魚欄老闆黃志忠(黃生)揀魚會着迷。撈、望、拋,是準繩的功夫。攝記按下相機快門,定下來跟記者說,「好型,好似耍太極。」聽他一說,記者想起數年前上武當山看道人耍太極,那個烈日當空的下午,坐在熱得屁股滾燙滾燙的地上,瞓着了。而當下,看呆了。
攝影:陳嘉元

元朗魚市場大生魚欄老闆黃志忠撈選大魚手藝純熟。

這套動作需重複多少回,才能練就出當中的純粹,一股氣勢入到骨子裏成了淡然。黃生並非天生的魚販,父親賣魚他就賣魚,他欠缺這種繼承的故事。今年62歲的黃生,看上去沒有較真實年齡後生或老邁,就是活足這年歲的樣子。早三、四年他開始懂得休息有度,沒有通宵送魚,魚上了貨車,他也就回家,餘下來的工作,都交給夥計做。

每天蹲在「魚池」揀魚都是黃生的工作之一。

土炮人手膠篩供氧   死魚也賣斷市

1979年至1982年間,黃生在菜欄、燒臘店打工、做老闆開菜檔,那時在西環,業主收樓,「找地方搬,香港區樓貴,越向北行,樓越便宜,10多萬一層樓,在元朗住,也就在元朗搵錢。」他說,在香港區工作時,已常常看見有人從元朗車魚出來賣,那時候,很直接,不賣菜就賣魚。「打聽到元朗有個魚市場,就買了一部手推車、藍色膠桶就到魚欄拿魚。拿着平時廚房的菜刀就用來劏魚。只見人家賣魚要泵要氧氣不然魚會死,買個氣泵都要一千幾百,好喇利!我們就用人手做,用裝菜的膠篩,篩仔疏水,兜吓兜吓啲水,就有氧氣入去,一邊賣一邊兜,魚就會生。」那時是1982年,從小販做起,利潤相當好,每日可賺一百多元。

邊走邊賣 即場劏二三百斤魚

1984年,他用一萬五千蚊買了部貨Van,考了車牌,邊走邊賣,不確定哪裏可以賣,就揸車搵,「早上5點揸車到了梨木樹,現場劏200-300斤大魚、鯇魚、黑鰂、白鰂,街坊就6點多出來買魚,賣到8點多小販管理隊開工。」離開一個地方也繼續邊走邊賣,賣清光才回家。遇上爛市,就將賣不完的魚全劏了,放入雪櫃冰鮮。他說,30年前,大家要求低,死魚都很多人買。如今,客人要求高,最好一塊鱗都無甩。

2歲女兒隨行開檔 睡蘋果盒最安全

假日大女兒常常隨媽媽出來開檔,他就撐一把太陽遮,把約2歲的女兒放入蘋果盒,伴着兩夫妻全日開檔。印象中有一次將女兒放在車上睡覺,在窗縫留了少許隙,想不到女兒自己將隙拉上。那時太陽曬,車廂熱,街坊看見女兒通頭大汗才通報,「想起覺得淒涼,還是放回蘋果盒較安全。」做到後來有了口碑,他將魚車到香港仔,「當時買魚不是那麼容易買。供應量不多,少副食品,需求大。街市去一檔別檔又問,無形中多了很多生意。」大家也知道了元朗大生這字號。

鯪魚肉手打要夠凍 白色花點辨真偽

每次到魚市場,來得早約晚上7時許,黃生都腰骨挺直的在書寫,一一記下客人的柯打。黃太(吳師雲)則遊走在各個欄裝撈量少的魚類,(量多的大魚、鯇魚、烏頭則是黃生的份內事)完了,還有一重任,打鯪魚肉!

從中山來的鯪魚肉,放在一個個立方體的發泡膠箱裏,從貨車卸下,送到欄口。打開箱子面層全是冰,翻開則是12包鯪魚肉,每包4斤2両。一條鯪魚去骨起肉,斬去頭尾,成兩片。黃太將鯪魚肉沖水洗淨,魚塊有骨絲,放入機內連骨磨碎,「老人家吃比較好,骨膠原豐富。」下一步則調味,在一盤免治鯪魚肉內倒入味精、黑胡椒粉、雞粉、糖、鹽、磨碎的果皮,調味。溝好後,則手起鯪魚肉落盤,啪、啪、啪撻它數個回合,再放入雪櫃一晚抽空水分,如此鯪魚的膠質便出來了。一手拿起反轉,鯪魚肉不輕易掉落。「手打的鯪魚肉有凹凸感,吃起來有韌度。一定要夠凍,不夠凍就會反膠,散開,不黏。真正的鯪魚肉,有白色好似花的一點點,點點雪花是魚皮,假鯪魚肉大多摻雜大魚或鯇魚,黑漆漆的,水分重,口感也不一樣。」

吳師雲是一條靚魚。

十年前日賣2000斤 如今200斤

打好鯪魚肉,就跟客人的訂單入袋。每天的訂單約有200斤,批發每斤$23,到街市則賣$32斤。10斤一包,看黃太都會秤10斤1両。她說,多1両才感覺足秤。入袋後則要將鯪魚肉紮緊,不然雪水會走入。而裝鯪魚肉的桶則要穿洞,如此冰水才可流走。黃太說,10多年前,每天賣2,000斤。有個大客訂1,000斤,利潤夠供樓,如今則買30至40斤,大不如前,賣鯪魚肉利潤少,也成了欄口生意點綴。消失的除了鯪魚的大訂單,還有蠔,如今魚欄沒有賣蠔,她回憶蠔的滋味,「用條脷一捲,在口腔裏爆開,好好味。」黃太曾以魚形容人,說好看的魚多人愛,不好看的便宜賣出。臉上有個小酒窩,笑起來瞇眼睛,魚尾紋雖明顯,但60歲了,若要以魚論人,黃太依舊是「靚魚」。

真正的鯪魚肉有白色的一點點,是磨碎的魚皮。
鯪魚肉今日買今日食,最多留一天,超過就不好。
+4

黃生黃太依舊每天都來魚欄,黃生說,如今魚市場95%大陸魚,本地魚只佔5%。本地魚市場萎縮,對他們也有影響。而整個淡水魚欄則在玩淘汰賽。彼此都以價錢、質量去占一席位。看看哪個欄萎縮得多,哪個欄萎縮得少。而元朗魚市場則較開放,22個魚欄自由競爭,無咁多麻煩事,反而吸引了九龍香港區的魚販來買魚。而他則靠的就是30多年累積的口碑和人脈,加上「揀第一手魚」,不僅一息尚存,還能繼續做下去。

黃生黃太從邊走邊賣,做到如今將近退休,3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