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產品「高中低」三線玩轉性價比 旗艦外觀功能縮水感覺更抵

撰文:愛范兒
出版:更新:

如何在一條產品線上,去維持多個不同價位段的產品,已經成為當下蘋果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早幾年,蘋果還不用考慮很多,每年固定一款iPhone,一款iPad,等於是說由蘋果來給用戶做選擇,拿出當時最好的產品。
現在不一樣了,iPhone早已脫離「單機打天下」的時代,從每年一款變成兩款,然後變成三款,在即將到來的iPhone 12上,可能還要增至四款,它們都將有著不同的配置組合,面向不同的用戶群體。

iPad 也是類似,最開始只是加入mini,然後是靠Pro 進軍專業級市場,以及面向教育用戶群推出入門款iPad,到了去年,又重新復活了Air 和mini 系列,現在也有了四個價位段的產品。

最後是Apple Watch,經過了秋季發布會這輪更新後,「SE」這樣的中間型號也加入到蘋果手錶的陣容中,而不再只是一年一款Series 系列的迭代節奏。

相關文章:Apple蘋果發佈會1分鐘懶人包:Apple Watch 6 / iPad Air雙重驚喜👇🏻👇🏻

+35

至此,在iPhone、iPad和Apple Watch這三大產品線上,蘋果都已經開始維持「高中低」三條,甚至是三條以上,有著不同命名,以及不同價位的產品。選擇權也重新交回到用戶手中,如何讓一部分專人獲得最頂級的體驗,但同時又能擴展產品的整體受眾,並控制在合理價格之下?

我們可以從剛發布的iPad Air 4 以及Apple Watch SE 中,看出一些端倪。

本次蘋果將諸多iPad Pro獨有的特性,都下放給了 iPad Air 4。最直觀的,莫過於是四等邊寬的全面屏形態,這使得iPad Air 4 擁有了和iPad Pro 幾乎一致的外觀、尺寸和重量。你甚至還能看到,iPad Air 4 比iPhone 12 搶先一步,用上了今年最新的A14 芯片。

另外,像二代Apple Pencil 和觸控板妙控鍵盤,這些曾經只能在iPad Pro 上使用的配件,以及USB-C、WiFi 6 等接口、網絡連接特性等,現在也都變成了Air 系列可用。

其實兩者拉開差距的地方仍有不少,比如說iPad Air 4 不支持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沒有四向揚聲器,沒有Face ID,複雜的後置多攝模組也改用單攝,這些賣點仍然是Pro 版獨享的部分。但靠著4799 元的起步價,網羅了諸多旗艦特徵的iPad Air 4,已經足以讓很多人興奮一段時間。

相關文章:iPad Air 4用A14處理器、TouchID多色機身 預示iPhone12超強規格👇🏻👇🏻

+3

再來看看Apple Watch SE,它使用了和Apple Watch Series 6同樣的外觀設計和屏幕形態,卻只搭載了比6代次一檔的S5芯片,同時砍掉了全天候顯示技術,以及血氧、電極式心率兩顆傳感器。

這意味著,Apple Watch SE 不會擁有兩項關鍵的健康檢測功能:血氧和ECG 心電圖,它們仍然是Series 6 這樣的旗艦款「專屬」,也不至於讓去年購買了Series 5 的前代用戶有所不滿。

但像加速感應器、全天候高度計等功能,SE 依舊很齊全,更別說它那比Series 6 低三分之一的起步價,也令它足以取代年邁的Series 3,成為新的爆款手錶。

相關文章:Apple Watch 6/SE/3邊款最啱你?一文看清三種價位手錶功能異同👇🏻👇🏻

+8

從這兩款新品的配置以及定位,你不難看到,蘋果其實是將iPhone XR、iPhone 11 的「平價產品」策略,沿用到了iPad 和Apple Watch 產品線上。這就相當於為兩者的旗艦款,分別做了一次「減法」。

誠然,類似的減配操作,然後分割出多個不同版本,在當下的手機市場已是十分常見,但像蘋果這樣,能夠在一個合理價格下,提供完全不輸於同檔旗艦的產品,反而讓人們覺得有些反常識。

當年的iPhone XR、iPhone 11 也是很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它確實擁有和更高端系列類似的特性,比如都有Face ID,都用上了最新的A 系芯片,也都有全面屏設計,核心差異並不大。但另一方面,從攝像頭組合、機身工藝和屏幕素質等角度看,你也很清楚,它們不會是一個定位的產物。

為什麼蘋果會這麼做?其一,這和蘋果追求的一致性軟件體驗有關。

芯片性能和特性保持一致或基本相當,就能確保設備體驗的一致性(Apple官網截圖)

不知道你是否有發現,不管是高配、中配還是低配的iPhone、iPad 和Apple Watch 設備,蘋果都會傾向於讓它們用上和旗艦同檔次的A 系、S 系芯片,或者說僅僅次一檔,來確保各設備都能獲得對等的iOS 系統體驗,保持一致性。

這裡又得強調A 系芯片在蘋果設備中的重要作用了:它本身就有著優秀的製程工藝和性能,哪怕是一顆1-2 年前的芯片,放在中低端市場,依舊能玩得風生水起,而配套的協處理器和AI 引擎,更是能提供諸多算法和神經網絡技術支持。

所以你看,就算iPhone SE 使用了和iPhone 8 一樣的單攝像頭,但在A13 的幫助下,它就能獲得人像模式拍照功能,並暢玩最新的手機遊戲。同樣的,本次用上A12 芯片的第八代iPad,在第二代神經網絡引擎的支持下,也實現了備忘錄app 裡的手寫文字識別功能。

▼▼▼相關圖輯:點擊睇新iPhone SE賣得好四大原因▼▼▼

+8

在這樣的思路下,性能,反而成了iPhone、iPad 等設備最不需要關心的部分了,因為不管你選擇哪個檔位的設備,近兩代的A 系芯片都會確保它們的穩定性,並流暢運行同期最新版本的iOS、iPadOS 等系統。

真正用於拉開蘋果「平價產品」和旗艦設備差距的,反而是像結構工藝,屏幕素質,或是攝像頭、傳感器等次要元器件上。

這就涉及到第二點,蘋果在做減法時,會優先保留哪些賣點。

外觀無疑是放在第一位的,本次iPad Air 4 或是Apple Watch SE 都使用了和旗艦產品相近的設計,甚至連屏幕尺寸都幾乎一樣,而iPhone 11、XR 之於同期的11 Pro、 XS 等系列,也都在設計語言上進行了統一。

讓中低端價產品「蹭」旗艦外觀,其實是有好處的,很多用戶看完圖片或上手真機後,便會很自然地將「旗艦款」作為參照物,間接提升了產品的形象。

相關文章:iOS 14 要升級的10個理由:Widgets夠實用、翻譯多語言、點按操作👇🏻👇🏻

+6

近兩年,蘋果也喜歡在iPhone 11、iPhone XR等產品中輸出這樣的「錯覺」:在最容易被用戶感知的部分(外觀、性能)做到最好,並淡化那些不容易被感知的部分,最後配上合理的價格,藉此營造出產品「性價比很高」的感知。

如今,這樣的「錯覺」也在iPad Air 4 和Apple Watch SE 上有所體現,靠的也是我們對iPad Pro 以及Apple Watch Series 6 的感知。

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錨定效應」,就像是你聽到了很多iPad Pro的優點,並以它的價格作為參照物,現在突然有人跟你說,你只需一半左右的價格,就能獲得一個跟它差不多的設備,那麼你自然也會滿意這個結果。

相關文章:Apple發布iPad Air 4加價逾千元 網民批唔值:有錢買部Pro好過!

+17
+10

那麼,哪些賣點才屬於「感知不強」的部分?仍然以iPad Air 4 為例,對比iPad Pro,它少了四揚聲器,少了自適應刷新率,也沒有激光雷達掃描等元件。嚴格意義上說,它們都屬於大部分人用不到的「甜點級功能」,並非必需。

在這點上,蘋果確實是能減則減,能砍就砍,要不就是只維持在基本水準,能用即可(三攝變單攝,四揚聲變雙揚聲)。

但也因為這種「縮水」太不起眼,很多人不翻看官網配置表,其實都不怎麼會察覺到,反而會出於定價,以及它們的「旗艦外觀」,認為「平價產品」更划算,更有入手的價值。

一旦用戶們都抱有這樣的想法,蘋果的目的就達到了,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 蘋果的「平價產品」們,均會成為各條產品線中賣得最好,也最受歡迎的設備。過往的iPhone 11、iPhone XR,以及更早的Apple Watch Series 3和iPad Air等,皆是如此。

哪怕它們並不是大家心目中,配置、做工和用料最好的設備,但對消費者來說,平價產品所提供的功能已經相當足夠,所謂的蘋果的「性價比」,也正是體現在這裡。

▼▼▼相關圖輯:iPhone 12究竟有什麼可靠傳聞?▼▼▼

+21

【本文獲「愛范兒」授權轉載,原文:蘋果是怎麼玩轉「性價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