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為何仍堅持使用瀏海屏幕?Face ID未來只有兩條路可走

撰文:中關村在線
出版:更新:

從17年上市的iPhone X再到剛發布的iPhone 13系列,很難想像五年過去了,iPhone仍然使用着瀏海屏。在手機快速發展的這五年中,很多手機廠商從一開始的效仿到現在的獨立研發,從氾濫的瀏海屏轉而使用水滴屏、挖孔屏甚至屏下鏡頭。可能很多用户會認為,曾經的科技巨頭停止了研發的腳步,但今天我要說事實並非如此。

01/ 為什麼不願捨棄瀏海屏

在手機屏幕的演變過程中,全面屏技術的廣泛應用是一個較大的轉折點,在手機尺寸不發生任何改變的前提下,全面屏能帶來更高的屏佔比,還能帶來更加震撼的視野,更加豐富的顯示內容……iPhone X作為紀念iPhone十周年誕辰的得意之作,也是蘋果的首款全面屏手機,一經發布便贏得了許多用户的親睞。由於屏幕的改變讓蘋果不得不取消Touch ID,換成基於3D人臉識別研發的Face ID技術,與前者相比雖然擁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屏幕頂端的齊頭簾也成了很多用户心裏的坎。

+4

在市場中還沒有出現更加成熟、完善的解鎖方案前,Face ID一用就是4年,由於iPhone採用的單機型戰略,所以一定是謹慎的選擇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以求最大程度的保證用户的隱私不被受到侵害。雖然Face ID技術已應用多年,但放在今天仍然是最穩妥的解鎖方案,這也成了iPhone X到iPhone 12系列使用瀏海屏的主要原因。

雖然不能改變Face ID但瀏海的尺寸為什麼不能縮小。由於Face ID對於精度的高要求,以至於市場的技術還不足以將零件做得更小。那麼iPhone的瀏海中究竟隱藏着什麼,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相關圖輯:iPhone 13 Pro/13 Pro Max 懶人包▼▼▼

+5

相關圖輯:iPhone 13 /13 mini 懶人包▼▼▼

+5

02/ Face ID大尺寸下的大優勢

首先以iPhone X為例,在這條瀏海中包含着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距離感應器、環境光傳感器、揚聲器、麥克風、700萬像素鏡頭、點陣投影器;在這些元器件中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與點陣投影器都是為服務於Face ID 功能,由於多個元件見的相互配合才能實現的功能,對於空間體積的要求自然很大。

iPhone搭載的Face ID功能是由結構光建模技術實現的,先由測繪點投射器向人的面部發出多達30000個紅外線,再根據光線變化來獲得臉部的3D模型。

正因Face ID的結構複雜,蘋果用數據表明,如果Touch ID被他人解鎖的可能性為五萬分之一,那麼Face ID被他人成功解鎖的機會是百萬分之一,由此可見Face ID比Touch ID更加先進、安全。

延伸閱讀:除了瀏海屏和Face ID,iPhone也堅持不用曲面屏▼▼▼

+2

03/ iPhone的解鎖方式將何去何從

眼下,很多手機廠商都開始採用屏下指紋識別與面容結合的雙解鎖策略,既保證了用户日常使用的解鎖效率,又保證了用户的隱私安全。蘋果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Face ID的優勢與劣勢。iPhone13系列新款機型仍將繼續使用瀏海屏,但尺寸發生了改變,可以看出蘋果仍不願捨棄使用了4年的Face ID技術。眼下,屏下鏡頭的應用又將屏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維度,iPhone在未來的戰略佈局中只有兩種完美的解決方案:

第一種,自研屏下Face ID技術。就目前的現狀來看,短時間內蘋果不會應用不夠成熟的屏下技術,蘋果最初選擇Face ID技術最的核心原因就是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而且Face ID相較於屏下指紋、面容識別技術來說穩定、高效。當然,在不明朗的大環境下選擇自研屏下Face ID的可能性最高,但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最大,所以在保證硬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將尺寸逐步縮小,為自研屏下技術拖延更多的時間是最保守的選擇。

第二種,放棄Face ID技術,採用已有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據了解,蘋果在屏下指紋識別方面有着自己的專利技術,可以隨時推向市場,但並未爆出屏下鏡頭方面的專利技術,眼下市場中出現的屏下鏡頭手機,前置拍照拉跨不說穩定性還沒得到時間驗證。根據蘋果以往對硬件嚴苛的要求,對質量的精準把控來看,使用自己的屏下指紋識技術搭配水滴屏或挖孔屏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已有的屏下指紋技術究竟能否通過層層考驗最大程度的保證用户的隱私安全。

延伸閱讀:iPhone 13續用1200萬像素鏡頭 7年來Apple手機拍照沒寸進?▼▼▼

+17

此前,吐槽蘋果最多的理由就是缺乏創新,但我想說的是蘋果早已從一個攻擂者變成了一位守擂者,要麼穩步提升要麼原地踏步。如果選擇研發屏下Face ID技術,不妥協於市場。當然我更願相信iPhone團隊的研發實力,這幾年的默默無聞或許在為下一代革命性產品而蓄力。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