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傳統大打出手的節日:千人長棍互毆求祝福終釀50人傷2人危殆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重陽節剛剛過去,不知大家有沒有趁機登高應節呢?大家都聽說過潑水節、火把節,但又有沒有聽說過「以長棍互打」的節日呢?

▍印度班尼節:傳統以長棍群打為求祝福 無視疫情禁令釀50人傷

+3

印度「棍打節」,正式名又叫班尼節(Banni Festival),在印度教三大節日之一的「十勝節」尾二那天(通常在每年9-10月間)於印度安得拉邦Devaragattu 舉行。「十勝節」是為慶祝羅摩(主神毗濕奴的化身之一)戰勝十首魔王羅波那而設的節日。

而班尼節則源於一個民間傳說。傳說印度濕婆打死了兩個魔鬼,而印度居民欲將兩尊魔鬼神像帶回自己的村莊時,遭到了魔鬼追隨者的攔截。雙方為了爭奪神像展開了激烈戰鬥,他們堅信只要能將神像帶回自己的村莊就能得到神的祝福。

而這個節日演變至今,其慶祝方式便發展成「多人棍棒混戰」方式。作為每年慶祝活動的一部份,數以千計的參與者會紛紛手持長棍聚集在一起,當篝火點燃,民眾的情緒達到高潮,他們開始歡呼並自覺的分為兩個隊伍進行互毆。

今年儘管警區警司在節日前夕便以「防範新冠肺炎」為由,宣布取消今年的班尼節,甚至部署了1200多人,設立了20個檢查站,中斷連接Devaragattu 的交通,實施「5人限聚令」,但仍阻不住民眾的熱情。

來自附近村莊、地區和鄰國的人們還是在午夜左右來到Devaragattu慶祝這個節日,最後有數千人聚集在這裡。據當地媒體報道,在今年慶祝活動後,有約50人受傷,其中兩人傷勢嚴重。

▍歷時二千多年的印度傳統武術:Kalaripayattu

+1

卡拉里帕亞特(拉丁拼音:Kalaripayattu)是一種仍然流傳於世的南印度古老武術體系,源自於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Kerala),估計有長達二千多年的歷史。在公元六世紀經過泰米爾三國戰爭後,卡拉里帕亞特便發展至現存的形式——兼具打擊、踢擊、摔撻、象形、兵器及醫療的武術系統。

這種傳統武術在印度可以分成三大體系:北方以喀拉拉邦地區的Malayali 民族流傳;中部以喀拉拉邦內部為主,南方以坦米爾地區為主。不同體系在進攻防守方式及武術表現上各有不同。北方的卡拉利帕圖具有優雅靈活的動作、閃避、跳躍,以及多元的武器訓練。南部的「Adi Murai」風格主要以沖擊技術為主,集中空手和穴道打擊上。但總的來說,每種風格都講求內外協調的理論。

卡拉里帕亞特包含了不同的技巧:身體活動(Mei Payattu)、木棒搏擊(Vadi Payattu)、擊劍搏擊(Val Payattu)、空手搏擊(Verum Kai Prayoga)及卡拉里治療等。搏擊訓練包括動作演練及口訣指令(Vaythari),不同口訣指令有著自己的節奏,導師通過它調校演習者的動作。每階段有8-16場的對打練習。在木棒搏擊上,不同階段會使用不同長度的棒,涉及不同防禦和攻擊技術。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