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師|現實版的武林高手走江湖?唯獨經過一地不喊鏢?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觀賞各類武俠作品時,常常可以看到一種特殊的職業——鏢師。他們不在武林中打滾,卻又跟武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套諸現實,歷史上的武術名家如戴龍邦、李堯臣(1876—1973,三皇炮捶宗師,號稱「鏢王」)、杜心五等,大多都曾以鏢師為業。
似乎在無數武術迷思之間,鏢局終於是一個查有實據的歷史現象。究竟鏢局是如何興起?它又為何成為了各大流派的駐紮地?

▍高呼「合吾」會友

+1

按照武術學者王廣西先生的研究,鏢局的實際源頭已不可考,但在筆記小說《清稗類鈔‧貞烈類》中,便記載過一個關於鏢局的故事,背景為清康熙年間,主角還是一名女性:

康熙時,汪解任將歸,行李纍纍,懼盜掠,謀於忠。忠歸,與雲孃言。雲曰:『余請效武士裝,衛主以歸。』……後二十年,有人見之京師,忠設鏢局,雲孃為客保鏢,往來關西,積貲致富,所至群盜咸畏懾不敢近。
徐珂《清稗類鈔‧貞烈類‧李雲孃拒汪公子以全貞》

假若上文記述無誤,則最遲去到清初之際,鏢局就已經相當盛行。它們會替商賈巨戶保送貨物,甚至連官員的升遷卸任,都得聘請鏢局沿途護衛。為了保證行程暢通無阻,它們必須要跟道上的錄林好漢,建立出一套穩定的法規。例如在走鏢期間,鏢師手下的「喊趟子」會不斷高呼「合吾」,表示大家份屬自己人,還望各方朋友給點面子、讓出路徑。

倘若對方執意搶鏢,鏢師就會開始談判,或用一些銀兩打發他們走。然而無論鏢師如何守禮,總不能確保每次都能全身而退。這就是武術發揮作用的地方,亦是武術界介入鏢局事務的契機。

延伸閱讀:

護院|古時收入最高的武術類職業之一 退休後還能借地開宗立派?

【文壇中的武林】林紓:中國第一位「武俠小說」作家

▍鏢不喊滄州

武術家在鏢局中的功能有二,最基本的自然是憑藉個人武力,替委託方走鏢;他們亦會向鏢局內的成員授武,增大他們的作戰能力。因此鏢局不僅是武術家們的謀生場所,同是亦是他們傳道授業,乃至開宗立派的機會所在。文首提到的幾名宗師,如戴龍邦等,便正是透過在鏢局建立的名聲,讓戴氏心意拳成為了山西的一大拳宗。

值得留意的是,這些盛於鏢局的流派或武者,最初都是以兵器顯世。例如心意六合拳就是號稱「脫槍化拳」而來,至於「鏢王」李堯臣則是以「無極刀法」聞名遐爾。畢竟鏢師面對的敵人,大多是持械盜匪;比諸於拳腳交鋒,兵器的作用無疑更為突出。

武者對鏢局事務的另一項用途,是他們的人脈關係。在舊社會,黑白兩道的不少人物,都是練武出身。而在某些武風極盛的地區,如河北滄州等,武術界的地位更隨時高於衙門。因此鏢局之間素有一句曰「鏢不喊滄州」,意謂途經到滄州時絕不能喊鏢,否則就是對當地武者不敬,很容易惹上麻煩。

相反,若鏢局能夠吸納有聲望的武者,或得到名門大派首肯,便可以打通脈絡、方便行事。就算是遇上劫鏢,對方亦會怯於背後的武林勢力,而不敢過分造次。通常經過幾輪談判後(有時甚至會得到名宿坐陣),鏢局的貨物就可以放還,而盜匪們亦能象徵式收穫一些「荼錢」,大家各取所需。

▍鏢局式微 傳奇不絕

要數歷史上最有名的鏢局,自然非北京「會友鏢局」莫屬。它由三皇炮捶名師于鑒、孫德潤等人創立,取「以武會友」之意。前文提到的「鏢王」李堯臣,便為會友鏢局的最後一代鏢師。

會友鏢局的全盛時期,共有師徒一千餘人,分號遍佈南京、上海、西安、天津等地。坊間一直盛傳清末重臣李鴻章,便是會友鏢局的幕後盟軍。由是者,會友鏢局經常成為各類文藝作品的改編題材。2006年的無綫電視劇《鐵血保鏢》,便是以會友鏢局的故事為藍本。

然而自「八國聯軍」之後,火器逐步成為武裝團體的主要配備,而中國的交通網絡也日趨完善,鏢局行業開始步入黃昏。隨著會友鏢局在1921年結業,這門曾經叱咤一時的江湖生意,終於退出歷史的舞台。

雖然鏢局已成過去,但並不代表它的傳奇就此落幕。許多藉由鏢局掘起的武術門派,如心意六合、形意拳、三皇炮捶、自然門等,至今依然在民間廣泛流傳,以另一種方式繼續述說著鏢局的故事。而前輩們行鏢時的英勇身姿,則同樣會被武術界銘記,成為後學畢生仰慕的一道標桿。

主要參考資料

王廣西。2013年。《功夫——中國武術文化》。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武圖App2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7

八種太極發勁方式,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