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空手道「寸止」討論 現時仍討論「純與混」沒意義|武編周記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最近空手道港隊李嘉維於全運落敗無緣獎牌,引起了關注。加上奧運時「寸止」空手道的來稿,回應與討論非常豐富,很多讀者都分享了自己的見解。本想直接留言回應,但畢竟想回應的話題有點多,而且延伸亦廣,不如一次過用文章回應。以下是編輯R 的看法。

文章連結:東京奧運・空手道|不能全力打擊的規則 竟然與「一擊必殺」有關

文章連結:全運會|李嘉維組手失落銅牌戰 盡力而戰和局被判輸心有不甘

▍讀者回應一︰純種空手道家?

空手道拿去異種實戰(編:此處指的是MMA)的話應該是完全不堪打的(我說的是雙方都是頂級選手),否則MMA早就出現諸多空手道高手。
讀者A
打MMA的空手道出身的選手有沒有混合使用其他武術?......即便選手原本練空手道的,當他打MMA、練MMA的時候,他就不是使用空手道了。
讀者A
我意思是,真的這麼「一擊必殺」的話,MMA各職業聯盟早就空手道選手制霸了,而不是去轉學其他格鬥技成為真正的mma綜合選手才能勝出。
讀者A
講的是『自家武術到底管不管用?』的前提就在:不能使用綜合武術MMA(的技術)。
讀者A

編輯R的回應:

我是這樣理解這位讀者的想法的:「假如所有人練空手道都做到一擊必殺的話,那所有人都會練空手道,然後在所有比賽都一擊必殺,那麼就不需要其他武術了。」

這當然難以做到,現時的空手道選手也不會說自己做得到。規則從這「預設」而來是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相信眾多空手道運動員都非常理解。

然後,關於「純空手道」與「其他純武術」相比的優勢之類,其實沒太大意義。

早期的MMA賽事,會出現一些「異種格鬥」的場面。雙方會穿上各自的武術服裝作賽,以此突顯出所屬的流派特色。時移世易,這種種做法明顯過時,詳情可參閱《現代MMA已不再是流派A對流派B》一文。

第一,在MMA中「武術A」vs 「武術B」是很1990年代的概念,現時不再存在,也難以再現。現時所有MMA選手都是「混的」,現時沒有任何一種單一武術可以在MMA中成功,但這不證明各武術的訓練沒有意義和沒有優點。

第二,因為比賽規則,就會形成一個「門派」有一定的主流打法,有主流打法就有特定訓練,例如運動空手道現時就是「in & out」,遠距離的精準打擊;極真空手道就是近距離的高踢、強大的身體抗打能力等。這樣的話參與運動空手道的訓練就可以練到這些反應和技術。但用在MMA中要靠自己磨合,所有技術都是如此。

第三,空手道在MMA的優勢,或空手道訓練所帶來的好處,不需要靠所謂的「純空手道人」來彰顯。正如現時我不需一個「純巴西柔術人」在MMA中打比賽,我才知地戰的重要(尤其現時不是1990年)。前UFC冠軍 Henry Cejudo 都給了空手道訓練credit,認為空手道的訓練令自己的打擊技與距離感更好,其實就足以證明這些訓練的好處。

第四,「練習MMA」及「MMA技術」是一個很 vague(含糊)的概念,我只是知道包含打擊、寢技、摔技,及各種技法的連結,但我不知道你的打法,你也不可能什麼打法都okay,畢竟每人也有身體限制與技術選擇。你是打陣地戰的?遠距離打點?纏鬥?地戰?不同方法都需要不同訓練與技術,所謂的「MMA技術」是什麼?

建議大家這樣想:一個人總有自己的打法,而每一種打法或風格,就已經可以理解為一個「門派」。如此想的話就會發現「門派之爭」沒意思,重點在於找不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

大家都自由一點吧,學學不同技術,再把不同技術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很有趣的。

延伸閱讀:

現代MMA已不再是流派A對流派B

【編者周記】技術相容才是武術應有的表現

▍讀者回應二︰空手道的比賽規則當初創立是參考劍道

空手道的比賽規則當初創立是參考劍道,有寸止概念很正確,我才不想碰有拿短刀的空手道選手,刺進來根本擋不住
讀者B

編輯R的回應:

就我所知,寸止規則空手道的比賽規則當初的確有參考劍道,但跟短刀沒太大關係。當時船越義珍創了「松濤館流」後,道場主要是三兒子船越義豪打理及教學,於此船越義豪教授了眾多空手名家。船越義豪正是把旋踢(round kick - mawachi geri - 回し蹴り)帶入空手道,亦是把引入「長橋大馬」到「松濤館流」的人。

有說他的組手法吸收了很多舊式劍道的技法,例如某些足掃、以及長距離的直拳等等。這些都影響到那時受他訓練的人,包括爸爸船越義珍的那些門徒。可惜船越義豪在39歲時就過身,道場就交回船越義珍打理,不過船越義豪的技術影響仍在。

雖然不知道為何船越義豪一開始要引入那種「長又低的馬步」,但這種馬步十分適合「寸止」規則,亦為現時選手使用。

這是我看參考文章得知的史料,或有錯誤,還請各前輩隨便指正。

▍讀者回應三︰功夫= 殺人技

所有的武技都是殺人技,本來就跟安全完全背道而馳的
讀者C
《一個人的武林》中,王寶強飾演的于修,就常常說「功夫是殺人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yTf42mL6ek)

編輯R的回應:

這是非常常見的論述。不是說這句話錯,而是這句話很容易變成不用搏擊訓練的藉口。

有些人開口就是「打要害」,閉口就是「殺死人」,結果就是不需要證明自己,然後希望大家認為他有能力這樣做。

叫他打一場?他會說:「不行啦有規則,怎麼算是比武呢?」

那沒有規則打吧?他就說:「我一出手就打死人了,打死人要坐牢怎麼辦?」

「規則決定勝負,訓練決定能力」是武備志掛在口邊的話,有些能力真的要有搏擊訓練才能有,如距離感、呼吸控制、對方反抗、自身反應等等。平常沒搏擊訓練,就沒這些能力。

是的,我們知道打要害很危險,也知道會死人。但然後呢?不是說大家「齊來練習打要害」,但總要一定程度的搏擊訓練吧?那搏擊訓練就一定有規則和防具(你練踢下陰也要有護具呀兄弟)。

而且社會進步,武術有很多面向,不再「只能是」殺人技。文化是一種面向,搏擊運動是另一邊面向,欣賞不同面向和發展,對武術本身是好事。

延伸閱讀:

拳術無用於戰爭因此「無用」?

續說迷思:武術是面鏡子——不要自欺、更不要欺人

▍讀者回應四︰有種跟我打一場

出來打一場,就知道能不能用
讀者D
別跟我說你功夫有多深,師傅有多厲害,門派有多深奧,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囉,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你說這話對嗎?
葉問 -《一代宗師》
(電影《一代宗師》劇照)

編輯R的回應:

所有武術及搏擊運動出現爭議時,就會有人這樣說。過去寫過類似的回應:

說真的,我也覺得實踐對很多東西都有幫助,尤其是技術使用上。假如對一招有疑惑,空想是沒有用的,還是多試多用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那「一橫一直」在這些情況下確是說得通的。
《【武編週記】《一代宗師》與「一橫一直」》

但例如像這次規則討論,誰打贏了都沒有意思。有些問題不是打贏了就有道理,也不證明什麼。就算是跟搏擊有關的話題,也不見得在一兩場比試中就可以清楚分別對錯。例如有人說「學了拳擊就天下無敵」,想想也知道不可能,但你會因為他打贏了一兩個人就覺得他有道理嗎?

每次有問題出現,兩個人打一場贏了就「話事」,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其實就是叢林社會。

當然,如果你直接說某招無效,那個人說可以展示你看,這樣還是挺合理的。

▍讀者回應五︰關於「格鬥精神」與「運動精神」等等的「精神」

贏要贏得有實力,說服力才是真正的勝利。我只是知道這賽制完全體現不到「格鬥精神」, 還有什麼意思? 被人ko那個贏真的笑死人
讀者E
明眼人看到他倒地,就代表輸了啦。怎知原來是他贏了,那還需要練這麼多嗎,什麼體育精神、武術精神都沒有
讀者E
+4

編輯R的回應:

我不太清楚此這些「精神」的真正所指,畢竟不同人有不同解釋。如果是指公平性,寸止這個規則是公平的,因為此規則同樣地應用在兩位選手身上,現時輸了的那位也可以同樣理由贏得比賽,所以沒公平問題。

有些時候會出現公平爭議,並非規則本身問題,而是執行此規則的人,有沒有公平公正地處理各種情況。空手道「點到即止」規則其中一個可被「利用」的地方,是一個有效的攻擊可以被指過份用力,從而變成一個無效攻擊。在沒有KO的情況下,勝負基本上可以說必須由裁判判斷。所以裁判執法的公正性就很重要。

回到規則本身,很多運動的規則本來就很「奇怪」呀。很多人不讓一個球跌在自己場區,而要球跌在對方場區;不能用靈巧的手,只能用腳踢,然後把球射到某個框後;用一支桿把很小的球打到很遠很小的洞內......等等,所有運動都可以問「why」,而答案很多時就是「有趣」及一些歷史巧合。

無錯,搏擊運動勝負是很intuitive (直覺)的,但當運動發展到某個程度,就很難講了。MMA打別人後腦,別人倒地,打人的會輸;拳擊中你突然用高踢,對方倒地,出高踢的也是輸的;單以倒不倒地,是否KO來說搏擊運動亦太簡單了。

奧運那場比賽,個人認為應該討論的地方,是被判敗的一方,明顯沒意圖全力擊中對方,而是對方閃避時洽洽撞上了,然後就被KO了。這種「非選手本意的過度接觸」,是否應該有規則處理?

在MMA中,後腦並非可攻擊的位置,但假如是被擊中的一方導致自己後腦被擊中的話(例如對方打勾拳,但自己正在轉身),不論受方有意或無意,拳證都可以把這記攻擊判為有效攻擊。所以,空手道是否也有這些規定?又是否適合這次比賽?

最後,不同搏擊比賽都有不同的欣賞方法與角度,而喜不喜歡則很個人,但互相尊重一定能看/學到更多。

【香港空手道奧運代表劉慕裳的日常生活點滴】

+9

中華台北空手道「小清新」文姿云反差萌的一面:(按圖放大)

+15

楊勇緯部分「勾魂」照(按圖放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