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旋踢】五種踢法 從發力動作、距離、打擊角度區分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首先必須指出,這裡包含的並不是公認的後旋踢分類,只是按照不同發力點和不同打擊角度而區分的後旋踢類別而已。

 

▍(一) 外掛型後旋踢

這種後旋踢的最大特色是:踢擊腳在踢擊時膝蓋向上,以腳外側進行踢擊。

這種踢法的技術需求較低,即使是不擅長踢擊都可以輕易使出。可是它在踢擊威力和踢擊距離上比較遜色,而且在踢擊後上身較易隨著踢擊前移,轉而進入了對方的攻擊範圍內。加上直腳踢擊的關係,它踢腳後恢復體勢的時間較長。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iCg3bpdfc7g)

以Junior Dos Sandos對Mark Hunt這一場為例。大家可以見到JDS在踢擊時,並沒有把膝蓋扭橫,而是把腳伸直外擺,像外擺腿般踢出,最後以小腿外側擊中Mark Hunt額頭。從片段可見,JDS這記後旋踢並不算完全命中,但已令Hunt失去意識。這再一次證明後旋踢可怕的KO能力。

 

▍(二) 一般型後旋踢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後旋踢:先摺腳,後彈出小腿,以踏單車似的進行踢擊,而且在擊中目標時,踢擊腳處於接近伸直狀態,然後才勾腳。這種踢法的攻擊距離算是眾多種類中最遠的。

另外,彈出小腿時機對踢擊效果有著重大的影響。一般而言,這種踢法會在踢擊腳腳掌到達前方45度左右時,順勢放腳,然後在到達正前方前擊中對手。因為在重心腳腳跟所指方向的外側,踢擊力量將會大大下減。當對手在12點方向時,最佳的直腳位置是在10點鐘方向左右,以確保踢擊腳有足夠距離加速,進行有力打擊。

如果對方在正前方,但過早擺腳或放腳,一來大動作會讓對方較易作出反應,二來會讓踢擊錯過最佳發力點。假如對方走側,則反而需要提早放腳,以保持發力距離。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bit.ly/2VQ0SZj)

以UFC206中Lando Vannata對John Makdessi這一場為例。Makdessi便是向右移動到正常後旋踢發力點前,如果Vannata依照正常放腳時間踢擊,踢擊便會威力大減。所以Vannata提早了放腳的時機,讓踢擊腳能更早加速,有效打擊走側的Makdessi。此外,這記後旋踢亦能掩護外門的空檔。

而在跆拳道的比賽中,因為頭部分數是觸碰得分的,所以衍生出一種刻意縮短發力距離,縮小踢擊動作的踢法。其踢法其實跟「摺腳彈出式後旋踢」大同小異,不過它把擺腳的動作,以後踢(Back Kick)的踢法踢出,取其直線最短軌跡,然後在最接近打擊點的旁邊把腳完全伸直,然後借蹬腳的衝力把小腿自然摺起。(詳細的動作將會在下次教學篇中展示給大家)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XqgBCnUnZ-8)

面對藍方的前側踢(Cut Kick),紅方以背轉帶側藍方踢擊力量,同時踢出最遠距離和較快速的後旋踢。其後旋踢不像一般後旋踢的抽擊,而是像把腳用力蹬直後腳踝會自然微勾,大家可以見到其踢擊後有明顯脫力勾腳的動作。

 

▍(三) 曲膝收小腿型後旋踢

一般後旋踢會在直腳時擊中目標,而這種踢法則在曲腳時擊中目標。

一般踢擊會在放腳時借助小腿外放的力量,把腳像鞭一樣揮出。但這種的發力方式則有所不同,在放腿時並不把腿伸直,而是把小腿放鬆,膝頭儲力,在適當發力點時,小腿在大腿擺動時內摺擊中目標。

而該內摺動作需在轉動較早段進行,以避免在大腿擺動末段才內摺,變成只用到小腿內勾的力量。換言之,在擊中目標時,是借助重心腳、髖部、大腿、膝蓋、小腿同時發力。所以擊出的力量不像一般的「揮中」或「抽擊」,而是像把腳「扯穿」目標。因為這種踢法需要較大角度進行第二段發力,所以重心腳旋轉幅度會較大。而且在踢擊時因為小腿要內收,所以踢擊距離較短。

(影片擷取自︰Youtube, http://bit.ly/2UwORYL)
(影片擷取自︰Youtube, http://bit.ly/2SZvgii)

以UFC on Fox中Vitor Belfort對Luke Rockhold這一場為例。大家可以留意到以下幾點:其一,Belfort的重心腳腳跟在擊中那刻是指超過Rockhold的。其二,在擊中那刻Belfort的踢擊腳仍處於曲腳狀態。其三,其踢擊腳的動作不是外鞭出去,而是像鐮刀般橫割。雖然在這片段中,二段發力的動作並不明顯,但透過擊中後繼續進行的勾腳動作可以見到其發力的軌跡。

 

▍(四)曲腳固定型後旋踢

它的最大特徵是在踢擊動作中省略放直腳和勾腳的動作,把腳從摺腳形態彈出後,固定在一定角度,借助重心腳、髖部旋轉,加上大腿後擺,完全不用小腿的力量進行踢擊。

它通常用於打擊短距離目標,因此沒有足夠距離放腳和勾腳,動作跟勾拳動作相似,亦有人認為這是屬於後踢(Back Kick)的變形。在踢擊為主的跆拳道比賽中,它甚至可以用於短距離打擊頭部之用。可是在MMA比賽中,卻很有可能在旋轉途中已經被拳擊中。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Bj3xL9zoY1M)

以Uriah Hall對Adam Cella這一場為例。 大家可以見到其後旋踢由放腳至命中期間,踢擊腳都維持著一個介乎90至120度的角度,像中距離勾拳般以髖部帶動全腳,如錘擊般打擊對手。
 

(影片擷取自︰Youtube, http://bit.ly/2UwORYL)

以這一場為例。黑白褲選手便在拳擊距離下,曲膝以短距離後旋踢擊中對方軀幹。可是由於踢向身軀的踢擊距離較短,所以後旋踢的伸腿或勾腿動作未及完成,於是踢擊在踢擊腳屈曲的情況下完成,踢擊動作跟「後踢」(Back kick)有點相似,介乎在後旋踢和後踢之間,但前者著重旋轉,而後者著重直蹬。這種踢擊在面對正身的對手時,特別容易擊中身軀和產生傷害。而且它的發動距離較短,對方很難作出反應。

 

▍(五)特殊型後旋踢

所謂的特殊踢法其實只是一些比較罕見的後旋踢踢法,或者一些踢擊方法跟後旋踢相似的踢技。

除了Andy Hug式低掃後旋踢外,甚至連武打電影中常見的「掃堂腿」,亦算是後旋踢一類。而常見於極真空手道的Do Mawashi Kaiten Geri(胴廻し回転蹴り),亦算是後旋踢的一種,只是踢擊線路不同而已。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bit.ly/2UwORYL)

以這一場為例,黑褲拳手便以後旋踢攻擊對手小腿內側。其作用跟一般低掃踢差不多,不過以腳跟攻擊的破壞力比腳面大。這種踢擊在現今的MMA比賽較為罕見,不過以前外號「碧眼武士」的瑞士拳手Andy Hug便經常以後旋踢踢擊對手腿部,造成Takedown。甚至在1996年K-1 GP總決賽的冠軍決賽中,在第二回合1分18秒以後旋踢踢擊大腿,KO了Mike Bernado。
 

(影片擷取自︰Youtube, http://bit.ly/2UwORYL)

以UFC 165 Stephen Thompson對Chris Clements這一場為例。 Clements便捕捉Thompson踢腳那刻,蹲低使出後旋踢,既避開對方踢擊,又攻擊對方重心腳,破壞對手重心,造成倒地。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xr2StCdq4M0)

極真空手道中的Do Mawashi Kaiten Geri(胴廻し回転蹴り)亦有不同分類,包括立定跳躍後旋踢和倒地跳躍後旋踢,以橫向、斜向或直向攻擊對方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