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intawak Arnis:二戰後主打近戰魔杖流派 電影《沙丘》動作技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魔杖在菲律賓有極多流派,Balintawak Eskrima(Balintawak Arnis)是其中之一,它成立於二次大戰之後,部份技術在六七十年代融入Modern Arnis之中。這派主張以單短棍近身格鬥的凌厲魔杖打法,經常為荷里活動作指導所應用,早前上映的科幻電影《沙丘》便以這派魔杖打法為基礎設計格鬥場面,這次便與大家介紹這門極具特色的流派打法。

Balintawak Eskrima(Balintawak Arnis)發源於菲律賓宿霧,由 Venancio "Anciong" Bacon(1912-1981)所創。Bacon早年師從Lorenzo “Ensong” Saavedra學習魔杖,Saavedra擅長多種魔杖風格,尤其精於一種稱為Corto Linear的短打風格,這種打法對Bacon後來立派影響甚深。

Venancio "Anciong" Bacon

在跟從Saavedra期間,Bacon同時學習拳擊、Dumog(菲律賓格鬥)和柔術,1932年魔杖門派Doce Pares成立,Bacon是這個著名門派開派成員之一(這門派由12位大師所創立,後來再加盟12位大師,Bacon是第二批加盟的師傅),然而至1952年他因不滿Doce Pares的發展而與一眾弟子另立流派,在其一名學生擁有的店舖後院,名叫Balintawak 的後巷成立 Balintawak,並開啟了與 Doce Pares 的恩怨。兩派經常發生爭執,既有台上合法比賽,亦有非法的私鬥,Bacon後來便因殺死來襲者而一度被判入獄,Balintawak Eskrima有賴他一眾弟子繼承打理,直至七十年代 Bacon出獄後回歸武館,但這時他已淡出領導層。

Bacon的風格直接影響這門派的動作特點,他深明自己身高只有 5 尺 2 寸,體重 120 磅,極難可以力量或體型來壓倒對手。因此從Lorenzo Saavedra那裡學到的 Corto Linear 為重點,主張拉近距離並在內線快速攻擊對手,因此由他創立的Balintawak Eskrima便以兇狠的近身打法著稱。這一系魔杖的重要特點是只用單棍,擅長手法(Checking Hand)配合,打擊力度極重,主張守中反擊,透過循環不斷的攻守練習,訓練武者短距離即時拆招反應。有研究者指這流派吸收了拳擊的技術,採取比較窄而靈動的馬步、錯亂節奏的運用,甚至在刀棍裡加入擊拳輔助(1)。

剛剛落畫的科幻電影《沙丘》部份角色格鬥動作便以菲律賓武術為基礎,當中尤其運用了Balintawak Eskrima。早前《紐約時報》發布一條由導演Denis Villeneeuve親自解說的短片中,男主角Paul正與角色Gurney Halleck對決,導演旁白感謝動作指導編排了這幕對打動作,並指出武指參考了Balintawak Eskrima這種格鬥風格,運用武器和空手擋住對手攻擊,迅速作出反擊。

(1)喬靖夫〈菲律賓兵器術源流略述(下)〉

武圖App2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