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棍術|與Savate齊名的法蘭西國技 為何比賽會出現華麗轉身?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一般的棍術比賽,大多都是擺好架式、見招拆招、趨前避後的模樣。但今天武備志要介紹的棍術,卻是帶有一些華麗轉身、跳高蹲低的打擊,它就是法國棍術——Canne de Combat。

Canne de Combat(法國棍術)被稱為「法國紳士的武術」,與Savate(法國踢腿術)一樣,是法國具代表性的武術。

手杖成為法國紳士兵器的歷史

棍棒可算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應用的兵器之一。但若說要形成棍棒武術體系的話,則可能要去到中世紀時期,各種武術著作出現了。現時大多棍棒技術都已轉化成民族運動或防身技術的形式出現,法國的Canne de combat便是其中之一。

在19世紀的歐洲,手杖不僅是權威、力量、社會地位的象徵,更成為貴族、紳士階層必備的時尚配飾和防身武器。當時在城市的街上行走,經常會遇到流氓賊匪的滋擾或侵犯,所以一杖在手便成為無言的威攝,必要時更能保障自身安全。

法國人自19世紀初起,便把手杖發展成一種稱為「La Canne」的防身短棍系統,更把其引入到傳統的Savate學校中,跟Savate的踢擊技術一起傳承多達200多年。現在流傳的法國棍術一般分成以下形式:

- 短棍(Canne)
- 雙短棍(Double canne)
- 長棍(Baton)
- 雙長棍(Double Baton)
- 棍術防身術(Canne défense)
- 法國棍術揉合Savate踢擊技巧(Canne chausson)
- 棍術防身術揉合Canne chausson(Canne Fouet)

法國棍術的比賽形式

法國棍術的運動競技形式,於1970年代由Maurice Sarry依靠古典技術,加上綜合他的自身的觀察和研究發展而成。他在1975年成立National Committee of Cane and Baton,並於1978年公布了法國棍術的運動競技形式。運動所用的棍棒以栗木制成,所以重量非常輕,適合安全地進行快速競技。進行比賽時,選手會穿上防護服、手套、劍擊面罩等,以保障安全。法國棍術至今已成為國際性的競技運動,在法國、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都有法國棍術的協會舉辦比賽。

在Canne de Combat的比賽中,一般會分成單手棍和雙手棍兩種。單手棍長度約95厘米,但有兩種重量版本。一種重量較重,約120克,以綠線標示,於基本技術訓練中使用;另一種重量較輕,約100克,以黑線標示,於比賽和高級訓練中。雙手棍長約140厘米,重約400克。

比賽的場地跟奧運劍擊截然不同,會在直徑長9米的圓形內進行,讓運動員需如真實情況般自由攻防。比賽時限為在2-3回合,每回合長1.5-2分鐘,採取擊中得分累積制。

打擊主要按照6種法國棍術技巧,如:Brisé、Croisé téte、Latéral croisé、Latéral extérieur、Enlevé、Croisé bas等。得分打擊部位包括:頭部(正面、側面、上面)、軀幹(不包括手腳,並只限男性)、小腿。

比較特別的是,當打擊小腿時,必須配合指定下蹲動作,包括:Avant (前蹲)、Arriére (後蹲)、Exterieur(外蹲)、Balance stance、Grenouille (蛙蹲)。

而且法國棍術比賽中,它鼓勵選手先手打擊,但不接受同步打擊。如果A先行打擊,B接著進行打擊,則會如下:

如果無人擊中,沒有人得到分數;
如果A打不中,B反擊命中,沒有人得到分數;
如果A打中,然後B也反擊擊中,那麼A得到一分,B沒有得分。

這也解釋了為何在比賽中選手們會更主動做出先旋轉、後出棍的動作,也令這種武術的動作變得更華麗。

武圖App2

包括香港在內,現時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術愛好者,嘗試重塑大槍技法。他們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錄》。點擊圖片,觀看香港八極拳協會盧韋斯師傅的示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