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中醫角度看生蛇 睡眠不足、壓力大、免疫力差要小心

撰文:熱評
出版:更新:

文:劉錦偉醫師@中大中西醫(註冊中醫師及物理治療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名譽))
蛇串瘡,俗稱「生蛇」,屬中醫外科學皮膚科包含的一種皮膚患疾。清朝《外科大成》以「纏腰火丹」稱呼此症。此外,因此病多纏腰而發,故又有「纏腰火龍」、「蜘蛛瘡」、「火帶瘡」、「蛇丹」等名稱。此病多見於成年人,好發於春秋季節;相當於西方醫學的帶狀疱疹。

蛇串瘡,俗稱「生蛇」,屬中醫外科學皮膚科包含的一種皮膚患疾。(資料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 同場加映:生蛇知多啲!

+7

原文:【生蛇】帶狀疱疹抵抗力差病發 出過水痘高危延誤醫治會長期痛楚

臨床症狀

患者在腰背或胸肋部出現數點不規則的紅斑,繼而出現成簇粟米至花生般大小的丘疹群,迅速變為水疱樣,聚集於一處或數處,成帶狀排列;部份患部會感覺強烈疼痛。初起疱液透明,5-7天左右後轉為渾濁,之後部分疱疹破潰、糜爛和滲液,然後乾枯結痂。再經數天,痂皮脫落而自癒。另外,少數患者會不發出典型水疱丘疹,僅僅出現紅斑、丘疹。病程在兒童及青年人一般為2-3周,老年人約3-4周。免疫能力強的人士一般癒後很少復發。

從現代醫學角度,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曾經患有水痘病而痊癒後,殘留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可會潛伏於神經元內。日後當患者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潛伏之病毒可以再度活躍起來,沿神經線走到相應皮膚分佈處,引發水疱及痛楚。年老、長期病患如糖尿病、睡眠不足、壓力等,其免疫力一般較低下,皆易成為帶狀疱疹或蛇串瘡的好發人群。換言之,曾經患有水痘病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帶狀疱疹。通常小時候被傳染,其症狀為水痘,不為帶狀疱疹,長大復發時為帶狀疱疹。

病因病機方面,中醫認為本病因為情志不舒,使肝氣鬱滯,久鬱而化火,火熱毒邪入侵皮膚而出現水疱丘疹;或素體脾虛,加上飲食不節,喜吃煎炸肥甘厚膩之品,令體內濕熱內蘊,外溢於肌膚而引發。此外,年老體弱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盛,氣血凝滯,不通則痛以致疼痛劇烈,病程遷延較長。

睡眠不足是生蛇的原因之一。(GettyImages/視覺中國)

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臨床書藉一般將蛇串瘡分為肝經鬱熱、脾虛濕蘊和氣滯血瘀型。

根據筆者臨床經驗,肝經鬱熱型的臨床表現是以肝膽濕熱更為相似。常見臨床表現為腰背或胸肋部出現簇群樣皮疹,疹色較鮮紅,部分丘疹程水疱樣,疱壁充盈,患者感覺局部皮膚灼熱刺痛;可伴口干口苦,小便稍黃;舌質一般較紅,苔薄黃或黃膩。

筆者會治以清肝瀉火,利濕止痛為主。常用的方藥是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這方中的龍膽草、梔子有良好的清肝泄熱能力,配合黃芩清肝膽濕熱,可以針對疹色較鮮紅及疱壁充盈的症狀。如灼熱感強烈,可以加紫草、白茅根,涼血解熱。從現代醫學研究,板藍根對病毒有較強抑制能力;所以筆者常在早期發現的帶狀疱疹加用板藍根治療。疼痛劇烈者,筆者除了使用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理氣止痛外,亦經常用夜交藤等有抑制神經傳遞的中藥去減輕皮膚的疼痛。

至於脾虛濕蘊型,一般皮疹色紅較淡,皮損常伴滲液,但疼痛相對肝濕熱型較輕;可伴腹脹或胃納不佳,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或白膩等濕重之象。臨床筆者較常用香砂或陳夏六君湯加減以健脾利濕治療。如濕重滲液較盛,可以加車前子,滑石、澤瀉等加強利水滲濕效果。

皮疹後期濕熱毒邪雖退,但氣血凝滯未解,不通則痛;如疹色較暗紅或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或刺痛不止,舌質一般較暗,中醫一般認為是氣滯血瘀型。臨床治療會以理氣活血,重鎮止痛為治法。常用桃紅四物湯加延胡索、生牡蠣、石決明等重鎮止痛。若夜寐不安者,加酸棗仁或柏子仁以寧心安神;年老體虛者,加黃芪、黨參等以益氣健脾以增加其衛氣而加強抵抗力抗邪。

中醫將生蛇的患症分成3種。(資料圖片)

外治法

皮疹初起顏色較紅仍未破損可以用三黃洗劑外塗。水疱破後,筆者建議用生理鹽水清洗破損皮膚,然後用消毒紗布覆蓋以保持乾爽及防止被感染或傳染他人。若水疱不破,傳統中醫學意見可用三棱針或消毒針頭刺破,使疱液流出,以減輕疼痛。但從現代醫學防控感染角度,疹內之疱液本身是體內淋巴液為主,所以筆者認為,除非疹疱有急性感染或含膿,否則穿破皮疹是會增加其感染機會。

預防與調攝

蛇串瘡浸液是有傳染性,故此保持皮損局部乾燥、清潔是對預防自我感染或傳染他人有重要性。當局部皮疹色紅,局部遇熱瘙癢增加時,患者在洗澡時(特別是在寒冷天氣時)要注意淋浴水溫的調節,避免過熱,減低皮疹受熱刺激。飲食方面,皮疹紅伴灼熱及疼痛較劇時,盡量避免進食辛辣煎炸肥膩的食物。

結論

蛇串瘡或西醫稱帶狀疱疹是一種常見皮膚患疾,疱疹發病的最初72小時內,用清熱解毒利濕中藥可緩和病情和縮短病發期。經常運動及休作有時對預防此病患是十分重要。發病時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感染或傳染他人亦相當重要。若此病得到及時適當治療,一般2至3星期可以痊癒。

作者簡介:

「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轄下的醫務中心,致力推廣醫學研究、教育培訓及提供醫療服務,團隊人員包括中醫師、西醫、註冊護士、臨床心理學家等,旨在揉合兩個醫療系統所長,改善醫療服務。

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網頁:http://www.hkiim.cuhk.edu.hk/imc/tc

(文章標題由《香港01》編輯所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熱話》設有「健康百科」欄目介紹各類健康資訊,讀者如有健康疑難,歡迎私訊到「01熱話」facebook專頁或電郵至:hotpicks@hk01.com,如有需要,將會邀請專家解答。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