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初婚年齡中位數逼近30歲 與收入增長成正比 盤點遲婚女星

撰文:安祖娜
出版:更新:

現代女性愈趨獨立,遲婚成為近年全球趨勢。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最新報告,本港男女比例持續失衡,每1000名女性僅相對838位男性。至於初婚年齡方面,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再推遲至29.9歲,逼近30歲大關;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則為31.6歲。
數據顯示,隨着男女收入增加,初婚年齡亦相應推遲,兩者成正比關係,有外國研究就指出,今時今日男女選擇遲婚或不婚,原因或與經濟條件有關。

按圖即睇圈中遲婚女星
+7

下載「香港01」App,即睇城中熱話

政府統計處公布最新一份《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報告,顯示本港男女比例失衡情況愈見嚴重,由2016年每1000名女性相對852位男性,下跌至2019年每1000名女性相對838位男性。

本港男女初婚年齡中位數:

報告亦指出,本港男女的初婚年齡愈來愈遲,2009年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為28.5歲,2019則已推遲至29.9歲,逼近30大關,或與現今男女教育水平上升,以及較遲才投身社會工作有關。

港男港女傾向遲婚,去年女性初婚中位數已推遲至29.9歲。(資料圖片)

本港15歲以上持大學學位的人口數目(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數據顯示,本港15歲以上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每年增加,當中高學歷女性的數目更大幅上升,具學士學位或以上學歷的女性由2011年的56萬人,升至去年的82萬人,總數更於2018年超越男性。

本港就業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數(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收入方面,本港就業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數不分男女都穩步上升,其中女性由2011年的每月11000元上升至2019年的16100元,而男性則同期由13000元上升至20000元。雖然男女性之間的收入差距由2000元上升至3900元,但近年差幅有拉近趨勢,或因高學歷女性數目增加影響。

本港女多男少失衡情況持續,由2016年每1,000名女性相對852位男性,下跌至2019年每1,000名女性相對838位男性。(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去年刊登的一個研究指出,由於女性收入增加變得獨立,較難找到在經濟上具有吸引力的伴侶,並萌生結婚想法,故部分女性寧願保持未婚狀態,導致結婚人數下跌,以及初婚年齡延遲。

研究將具有「經濟吸引力」定義為具學士學位、每年收入達4萬美元(約31萬港元)的男女,指出部分女性寧願保持未婚,亦不選擇嫁給缺乏潛在經濟能力的男性,不過研究亦指,有四成男女表示無法結婚的原因在於雙方的財務狀況仍不夠穩定。

事實上,女性初婚年齡愈來愈遲已成趨勢,娛樂圈中亦有不少女星至30歲後,甚至更遲才開始考慮結婚或生育,當中部分雖然遲了起步,但卻過着甜蜜幸福的婚後生活,打破傳統觀念認為遲婚就是不好的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