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遊客墮藥房「影射貨」陷阱小紅書求助 「不給換也不給退!」
藥房「影射貨」問題|《香港01》早前報道,坊間許多藥房所出售的產品,包裝上不僅缺乏生產地址,亦未標示註冊藥物資格,包裝卻與註冊中成藥極為相似,再加上藥房店員為了追求更高利潤「出口術」推銷,向顧客指「影射貨」藥效與正貨相同,售價卻更便宜,令消費者誤以為自己購買的同樣是註冊中成藥和正貨,因此上當受騙,當中更不乏內地遊客。
內地來港旅客小紅書訴苦:不給換也不給退!
許多內地遊客來港旅遊時,會到藥房購買知名中成藥。有內地網民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發文,表示在香港藥房聽從店員推薦購買「影射貨」,離店後感到後悔,試圖返回要求換貨,卻遭店員拒絕,「不給換也不給退」。還有網民指出,香港藥房店員在銷售過程中會抬高「影射貨」的功效並貶低正貨,然而他們認為即便被騙,也可將其視為保健品,只要「吃了沒事就行」。
「影射貨」包裝似足馬百良安宮牛黃丸
馬百良安宮牛黃丸由於在香港和內地名氣大,坊間便經常出現「影射貨」,無論名稱、成分還是包裝設計上均十分相似。《香港01》早前於旺角一間藥房便輕易買到一盒標榜為「香港正貨」的「影射貨」,其包裝顏色、字體、商標圖案及設計上均與馬百良安宮牛黃丸極為相似,然而價格卻相差甚遠,馬百良安宮牛黃丸的官方售價為$2,880,影射貨僅售$1,380。
街頭實測內地遊客難分辨正貨
記者手持兩盒安宮牛黃丸在街頭訪問14名香港市民及內地旅客,邀請他們分辨正貨及「影射貨」。他們普遍認為兩者包裝十分相似,部份人靠代言人張衞健的頭像辨別出正貨,但部分內地旅客無法正確分辨,誤以為寫上「香港正貨」的就是正貨,亦有旅客認為兩者只是不同年代的包裝,更直言若藥房店員推薦「影射貨」的話,確實有可能選購。有旅客更表示曾經因為藥房不良推銷手法中招,她說:「(藥房店員)說那個不好,這個甚麼甚麼好,然後就會引導我們就會上當......買回去沒有用然後丟掉,而且還很貴。」
香港馬百良店長教5大正貨特徵
馬百良藥廠店長教5招認清正貨
香港馬百良藥廠店長陳志雄向《香港01》指出,就「影射貨」問題一直有與執法部門保持溝通,但每隔一段時間又會死灰復燃。馬百良只能透過社交媒體教育市民如何辨別中成藥及食品,並認清馬百良安宮牛黃丸正貨5大特徵,包括(1)包裝上要明確印有品牌名稱,(2)印有中成藥註冊編號、(3)清楚列明廠方生產地址及聯絡資料、(4)印有人像商標及代言人人像貼紙,以及(5)包裝上的獨立防偽二維碼。
被問到有無與衛生署反映相關情況,陳志雄表示,衛生署僅是監察機構,負責中成藥的註冊事宜。惟大部分影射貨僅有食品標籤,並不屬於藥物,最多只能視為保健品,執法有困難。
根據《中醫藥條例》,中成藥的定義要求其必須純粹由中藥材或有效成分組成。然而,某些保健食品添加了非中藥成分,因此不符合「純粹」的定義,因而不受該條例監管。陳志雄指出,購買中成藥的顧客大多用於治療,但這類影射貨未必具藥效,若服用無效的影射貨,可能對病情無助,甚至加重病情。
衛生署提醒注意包裝上應有中成藥註冊編號
記者亦就影射貨問題向衛生署查詢,衛生署發言人回覆指,署方有既定機制監察市場上銷售的藥物,亦會在收到投訴後作出跟進。當發現涉嫌違反藥物相關法例,本署會即時展開調查,需要時亦會把個案轉介相關執法部門跟進。
衛生署亦提醒,已註冊中成藥的標籤上會印有中成藥註冊編號(HKC-XXXXX)或中成藥過渡性註冊編號(HKP-XXXXX)("XXXXX"為一組五位數字)。市民購買時應注意藥盒上是否印有相關中成藥註冊編號,若一些包裝或名稱類似中成藥的產品如包裝上沒有上述註冊編號,亦即該產品並沒有通過中藥組對安全、品質及成效的評估。
衛生署同時強烈呼籲市民,切勿購買和服用成分不明或可疑產品,因其安全、素質及效能均未獲保證。市民如服用後感到不適,應徵詢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