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問卜|扶乩乜神都請到? 英文提問都得 做乩手需經49日訓練

撰文:鮑錦瑤 李凱恩
出版:更新:

【扶乩/扶鸞/道教/乩手/鸞生/叩稟問事/呂祖】說到求神問卜,大眾較為熟知的有求籤、碟仙、筆仙等,「扶乩」則較少有人提及,其實碟仙、筆仙皆為道教扶乩儀式演變而成的簡化版。扶乩早於宋朝時已十分盛行,不過現今社會透過扶乩問事的人逐漸減少。現時香港道教壇堂大多是供奉呂祖,即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部分則會供奉濟佛、玉皇等,善信透過扶乩問事,得到神明指引可解決心中疑難,而扶乩稱可以請到任何神明,善信以中英文提問皆可。除了一般善信問事,一些道堂及學校的創建及命名,同樣會取決自扶乩。
《香港01》記者早前到訪位於元朗錦上路的明善修真學院觀看扶乩過程,問及扶乩與碟仙的分別時,學院道長謝傳清指出,因為碟仙沒有出示神名字,可能偶遇上修羅仙或鬼仙;扶乩的神明則為有功勳的正神大道,道場內所敬奉的仙真在世時必須內外雙修圓滿,才能證位降乩。

扶乩一般使用桃木或柳枝做成的「T」或「Y」字形「乩筆」,由一或兩位「乩手」手持,感應神明指示在鋪有沙子或香灰的盤上寫字或畫記號。(李凱恩攝)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

何謂扶乩?扶乩又名「扶鸞」、「飛鸞」、「扶箕」,「扶」為求神靈扶持,「鸞」為仰仗鸞駕臨壇指示,扶乩即神給人的指示。扶乩一般使用桃木或柳枝做成的「T」或「Y」字形「乩筆」,由一或兩位「乩手」手持,感應神明指示在鋪有沙子或香灰的盤上寫字或畫記號,由「乩手」或旁人讀出文字,再由書記記下神明的「乩示」。

叩稟問事多問日常 中英文提問皆可

善信叩稟問事多為問家宅、生意、工作、健康、姻緣等,如想搬屋則可請示神明搬到哪裏較為適合,提及內容最好是短期內會發生的事,免長遠事變化太大而有落差,另賭博則免問。若善信不知應如何提問,亦可「心稟」問事,即只在稟紙寫上姓名,不寫下問題,神明可透過善信頭上靈光得知所問何事。

元朗錦上路的明善修真學院舉辦導賞團,向到場人士示範扶乩問卜過程,該學院道長謝傳清列舉神明神通廣大的例子,他稱曾有2名來自加拿大的「竹昇妹」(即在西方國家出生的華人)到長洲扶乩問事,2人不懂書寫中文,因而在稟紙寫下英文問題,神明亦能以中文詩句回覆,對2人的提問給出答案。到場講解扶乩的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游子安亦說,任何中外神明皆可「降乩」。

按圖看扶乩問事過程▼▼▼

+11

開壇作扶乩儀式前,道士會上香請神「降乩」,一眾善信需行九長揖禮,隨後善信要填寫叩事表,寫下心中疑問,再摺疊叩事表遮蓋問題,然後輪候問事。當道士叫善信名字時,善信需上前跪拜呂祖,雙手合十,抱着虔誠之心。道士燒毀善信的叩事表後,「乩手」會在旁使用「乩筆」在沙盤上寫字,每寫畢數個字,在旁的道士會用木刷平整沙盤,書記則記錄文字,神明的「乩示」通常為4句5字或4句7字的中文詩句。完成扶乩儀式後,一眾善信需再行三長揖禮恭送神明。

道堂、中學透過扶乩命名

由游子安、志賀市子所著的《道妙鸞通:扶乩與香港社會》提到,嗇色園及圓玄學院由覓地、建堂和命名,皆取決自扶乩,即「以乩治壇」。1966年嗇色園籌建可立中學,命名通過扶乩由仙師賜予,日後嗇色園開辦的教育、醫療、社會服務機構亦遵從仙師乩示,以「可」字命名。

坊間不少巿民會玩碟仙問卜,更不時傳出各種鬼神傳說,這種問卜方法與扶乩有何分別呢?謝傳清指出,碟仙沒有出示神的名字,故難以知道該仙是否正神大道,過程中或偶遇上修羅仙或鬼仙,亦即在世時只具內煉修為而沒有濟世功行,離世後其性靈存於人、地之間;而扶乩則一般在道場內進行,敬奉的仙真在世時須內外雙修圓滿,方能證位。

游子安補充指,坊間雖然對問米、碟仙等活動甚感興趣,但它們的問事對象並非神明,與扶乩不能相提並論;反而占卜和問卦則同為請求神仙指點,惟兩者會有固定「籤文」,扶乩的乩示卻人人不同。

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游子安(左)及明善修真學院主鸞生謝傳清(右)講解扶乩問事。(李凱恩攝)

乩手為神選之人 歷經49日訓練

「乩手」,又名「鸞生」、「乩身」,並非人人皆可擔任,需有先天及後天條件,先天即乩手前生與佛或道有因緣,或仙真自願降凡,也可能仙真犯錯而被貶下凡間,藉將功補過,功成後回天復位。呂祖乩示後天條件需有「六通之妙」,分別為「心通」、「眼通」、「耳通」、「智慧通」、「七竅通」、「神通」,即透過心、眼睛、耳朵等感應神明指示,倘一竅不通,則難有成就。

有志「學乩」者需年滿18歲,男女不拘,若在神明前連續擲到3個聖杯才為神選之人,再歷經49天風雨不改每天花1小時學習,最後要再擲到3個聖杯,方可「成乩」。成為乩手後,生活需保持檢點,不應有雜念,如賭馬、去夜總會,戒吃牛肉,初一、十五需吃齋。

明善修真學院每月第2及第4個星期日下午3至4時都會舉行扶乩問事例壇,免費讓善信問事,例壇會由呂祖弟子陸雨松真仙作「乩示」。

▼ ▼ ▼《道妙鸞通:扶乩與香港社會》▼ ▼ ▼

書名:《道妙鸞通:扶乩與香港社會》(上、下冊),出版社:三聯書店。

作者:

游子安,廣東新會人,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中國歷史),現任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明清時代善書與慈善事業、從華南、香港到海外道教,以及民間信俗。

志賀市子,生於東京,筑波大學文學博士(文化人類學),現任茨城基督教大學文學部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華南、香港與台灣的道教和民間信仰,以及東南亞華人宗教。

出版社:三聯書店

請在《香港01》手機App把「熱爆話題」加入自選,緊貼全球各地最hit話題!(01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