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惹怒美軍 兩度被投原子彈慘敗 日本敢惹美國5大原因

撰文:田中貴
出版: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珍珠港,美軍在毫無防備下死傷慘重,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當時軍事及經濟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隨即加入二戰,數年後分別在日本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令日本不得不認輸投降。以結果論而言,日本因與中國開戰,加上早被美國為首等多個國家制裁,開始走向外強中乾,膽敢「老虎頭上釘蝨乸」惹怒美國實屬不智。但事實上,全因日本在此前打仗都是勝多敗少,而且與德國及意大利組成「軸心國」,這樣的形勢給予日本無比信心,惟制裁令日本資源耗盡得更快,而主戰派的東條英機則成為日本首相,不斷鼓吹打仗才能抵銷以美國為首的多國制裁,國內媒體更推波助瀾,營造出一種「此仗必打、日本必勝」的氣氛,所以無人敢講真話。綜合以上5個原因下,日本全國自信滿滿及情緒高漲,因而膽敢向美國開戰,結果卻是慘敗收場。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促使美軍加入二戰,數年後在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令日本認輸投降。(影片截圖)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

經常講解中外古今歷史的YouTube頻道「cheap」,當然會有觸及二戰題材的影片,其中「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為何全國都搭上了失智列車」講述隨着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後,日本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躋身世界強國之一,到了192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愈來愈大,日本軍國主義勢力逐漸抬頭,當中陸軍內部更分為「皇道派」及「統制派」,雖然雙方都想改革,但方向不同,前者主張將蘇聯當成頭號敵人,後者卻劍指西方列強,主張朝中國擴張。

踏上軍國主義之路

去到1931年,日本吞併中國東北,無視國際指責而成立滿州國,令日本在外交上逐漸被孤立,1936年「皇道派」青年軍官政變失敗,令「皇道派」走向衰落,亦讓「統制派」掌握實權,開始踏上軍國主義之路,1937年7月「蘆溝橋事變」,中日全面開戰,雖然日本在初期戰事中佔了上風,但由於中國國土廣大,令日軍補給出現困難,戰事陷入膠着狀態。

中國被入侵後盡量拖延戰事

當時每一個國家對中日戰爭都持不同態度,中國則想借助德國及蘇聯的軍事顧問,先武裝自己,對於和日本的戰事希望能拖多久就多久,等待國際援助。

中國想借助德國及蘇聯的軍事顧問,對於和日本的戰事希望能拖多久就多久,以等待國際援助。(YouTube頻道「cheap」影片截圖)

美國傾向中立

至於其他國家,當時美國國內亦有兩種聲音,其中一種立場傾向孤立,換言之,美國在中日兩邊做生意,以謀求自身最大利益,但如果強盛一方打敗另一方,美國利益受損,另一種則是被蘇聯操控的「反法西斯和平主義」,認為日本是「大法西斯」,蔣介石只是「小法西斯」,對兩方都要禁運武器,如果兩個「法西斯」一旦開戰,就對雙方採取全方位武器禁運及貿易制裁。

面對中日戰爭,美國國內其中一種立場傾向孤立,美國在中日兩邊做生意,謀求自身最大利益。(YouTube頻道「cheap」影片截圖)

蘇聯停止援助中國

蘇聯則繼續將重心放在歐洲,希望日本切勿打到上西伯利亞,最好中日兩國打到天昏地暗,就可以趁亂干涉中國內部,而日本樂得蘇聯及美國都沒有加入中日戰爭。

但理想歸理想,到了1939年5月,日本與蘇聯始終在蒙古與滿州的邊界打了一場,結果日本落敗;1941年4月13日,兩國簽訂《蘇日中立條約》,令到日本事後不敢再招惹蘇聯,包括不再打西伯利亞的注意,轉為南進攻佔東南亞,蘇聯亦限於條約內容,停止對中國的援助,讓日本可以專心對付中國,中國反而變成最大輸家。

美國向日本實施石油禁令

1940年9月,日本趁法國被德國打敗時,趁亂入侵法屬越南,截斷蔣介石運輸能力最大的滇越補給路線,甚至奪取更多戰略物資,同時德國、意大利及日本三國軸心成立,給了日本發動更大戰爭的信心;到了1941年7月,日本在越南建造軍事基地,這個舉動讓控制緬甸及馬來亞的英國與其盟友美國都感到威脅,美國不再容忍,當時美國總統小羅斯福要求日本退出中國與中南半島,日本當然沒有理會。兩天後,美國下令禁止對日本出口多項戰略資源,包括石油及鋼鐵,而且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並找來在東南亞都有殖民地的英國及荷蘭,組成「包圍網」聯手制裁日本。在失去美國的石油供應下,日本估計中日戰爭只能支持到兩年,之後所有軍艦、飛機及大炮變成廢鐵,日本屆時就能投降。雖然已想到這種情況,但當時仍然無人敢提從中國撤軍,因為誰敢提誰就是日奸。

東條英機接任日本首相

在這種絕境下,日本看中東南亞豐富物資及龐大人口,開始擴大侵略範圍,例如越南能提供大米,馬來亞有世界第一的橡膠及錫,荷蘭殖民統治的印尼有石油,法國及荷蘭在1940年7月被德國打敗,英國本土不少地方也被炸毀,這些西方國家對東南亞無心無力理會,是發動侵略的良好時機。所以到了1941年10月,「統制派」中最激進的主戰派東條英機接任成為日本首相後,由於他本身好戰,不斷鼓吹唯有打仗才能粉碎「包圍網」,國內媒體亦推波助瀾,營造出一種「此仗必打、日本必勝」的氣氛,若有媒體敢寫皇軍壞話,必定遭到憤青報復,甚至是死亡威脅,導致無人敢講真話。

1941年10月,「統制派」中最激進的主戰派東條英機接任成為日本首相,由於他本身好戰,不斷鼓吹唯有打仗才能粉碎妁美國為首的「包圍網」。(YouTube頻道「cheap」影片截圖)

日本密謀偷襲珍珠港

當時日本政府高層認為在石油還未耗完時,應該盡快與美國開戰,以奪取東南亞的資源,所以密謀偷襲珍珠港及入侵南洋,由於英國的主力放在歐洲、地中海及北非,所以在南洋的英軍是比較容易對付。

至於美國方面,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由於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而且擔任過駐美武官,對美國有相當了解,見識過對方強大的工業能力,是國內少數「親美派」,山本五十六反對日本與中國開戰,亦反對日本加入三國軸心,因此被日本右翼憤青當成日奸,甚至是刺殺對象,所以即使他反對日本與美國開戰,但都被迫隨波逐流,他制定一個偷襲珍珠港計劃,必須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同時攻下東南亞,速戰速決奪取石油及橡膠,這樣才能為日本爭取至少6個月的戰略優勢,甚至把美國逼到願意談判。

1941年12月7日,日本按照計劃偷襲珍珠港,詎料反而喚醒美國加入二戰,最終美軍在1945年8月6日及8月9日,分別在日本廣島市和長崎市各投下一枚原子彈,死傷慘重令日本認輸投降。

(本文已獲YouTube頻道「cheap」授權)